今天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不知道从何写起。
老公的爷爷去世了,依照当地的习俗,要办3天的白事。由于老人家是在医院去世的,回老家办白事。所以相当于办了4天。
爷爷今年91岁了,按照农村的说法,是喜丧。
老人家自年轻的时候,离开老家,去北京闯荡,一生未回老家,直到去世。
这样的老人对家乡是怎样的感情,我不敢探究。
第一天
老人去世当天,公公一早坐上第一班车去医院,想看看老爸。还没到医院,叔叔就给公公打来电话说:“爸爸走了,早上6:20。”
我忙完工作的事情,跟领导请假,要回家参加爷爷的葬礼。当天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会,从早上9点一直到下午15:30.我没有丝毫的懈怠,忙碌的我没有时间悲伤。在昨天听到老公说,爷爷快不行了,心里咯噔一下,随后感觉到牙床子隐隐的疼。
晚上回到家,我问宝宝:“老太爷住院了,什么时候出院啊?”
“老太爷没了。”宝宝瞪大眼睛回答。
我很吃惊。原来老公当天请假在家带宝宝,他将爷爷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宝宝:“你老太爷,没了。”宝宝年纪小,不知道没了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意思。
“老太爷去天堂了,不回来了,那里没有痛苦。”我认真对宝宝说。
“为什么不回来了?”宝宝问,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只道是“那里没有痛苦。”
第二天
老公4:30从家出去,赶往火葬场。参加老人的告别仪式。告别仪式结束后,老公抱着遗像跟着大家回老家。
第三天
老公说他们磕岁头。儿子、孙子、重孙、孙女、外孙女都要磕。爷爷91岁,再加2个,一共需要磕93个。据说这是当地的习俗,是孝礼。
我给老公打电话,说今天下午有大雨。希望他们及时做准备。
第四天
第四天出殡,我跟宝宝早上6:30打车回老家。
到了老家后,看到泥泞的道路铺了一些棒子骨,人踩上去还有些滑,不至于溜倒。几个支起的大锅,闻起来有煮肉的味道。柴火在灶里熊熊的燃烧着,腾腾的热气向上冒着。这是请的厨子,帮忙做饭。
家里的人,刚开始吃早饭。老公端着一个塑料碗,碗里还有一些饭。他吃惊道,到的挺早。
我看到门口支起的白色的塑料宫殿门,横梁的中间写着奠。
进入门口后,看到一个四四方方灵棚,3米长的供桌,上面摆放着爷爷的骨灰,骨灰盒用红色的绸步盖着,只能看到骨灰盒前面的小照片。前面摆放着很多贡品,桃子、苹果、果子......还有用碗高高垒起的馒头。爷爷的遗像挂在中间。桌子的左边角点着长明灯,旁边焚着香。二叔不时的换着香。我和宝宝烧纸祭奠。
烧纸完毕,穿孝服。嫂子为我找到孝衣、孝帽、孝带、还有白布包缝的鞋。我穿戴完毕,也给宝宝穿上。宝宝的的孝帽上有个红色的葫芦,据说这是代表重孙的意思。我的孝帽是用纸叠的,据说要在五七的时候才会烧掉。
当地风俗,姥姥的家人、儿媳妇、孙媳妇的家里人前来吊唁的时候,需要摆供桌。供桌在村口摆好,供桌有几个不太记得了,由吹鼓手在前面奏着哀乐,两个婆子抬着向着灵棚去。贡品摆上供桌,吊唁的人磕头表示哀悼。孝子、孝孙、儿媳妇、孙媳妇跪在灵棚内,给吊唁的人磕头回礼。没有人吊唁的时候,坐在供桌的长凳上守灵。
暑热的天气,宝宝带了会孝帽子就起痱子。哭着闹着,我的心好不烦躁。带着宝宝看看别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一会儿在后院,一会儿在大门外,一会儿在屋内。所有的花样的都玩腻了,中午的时候,宝宝开始犯困,我让他睡觉,他还是哭着、闹着。后来我哄他,我们一起送送老太爷,他说好。
出堂后,男子们打着幡在前面慢慢的走,我和宝宝开始坐车,后来到了村口,车子不能继续向前开,只能步行。由于上午刚下过雨,路面满是泥水,宝宝觉得新奇,也就由我牵着慢慢向前走,两边的苞米都一人多高,散发着青草的味道。有的地里种的韭菜。我想着这进入墓地可有点麻烦。到了自家的地里,砍了一垄苞米,地上的茬子还是新的。我牵着宝宝,让他小心别踩上去,跟着其他人进入。听二爷的指挥将吃掉一口的馒头、事先准备的硬币、哭丧棒、麻绳等投入坟窝子。我搞不太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老人要求这样我也就跟着做了。这些都弄完了,可以脱下孝衣,男子们则需要将孝帽子撕掉。只有长子不能脱,不能撕,据说圆坟的时候,还要用。
回到屋里,看到桌上摆着4盘菜,菜的前面点燃2支白烛,回来的人们争相的搅和着这4盘菜。
我看着满屋的狼藉,想要收拾屋子,婶子说不能收拾,要等3天后才能收拾,也就作罢。
看着累成泥的人们,有些心疼。
END
我不知道如何排遣这几天积聚的悲痛。写文是最好的方式。
葬礼结束后,发烧的发烧,咳嗽的咳嗽,输液的输液。活着的人也似扒了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