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周三,晴,25至34度
中午完成《书谱》的一遍通临。学习书法已六整年,2100多天,起码有1500天,每天都会抽一两小时写字。
上周读昆德拉,翻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扉页,写着“2004、10、14购于嘉业书店”。这本书我已读了二十年。而我读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这里所谓的读书是指每天读两小时以上。
写作开始于2006年5月。自在网络上开设博客以来,写作已成为我的日常。一年365天,写日记的天数起码在280天以上。早些年,还搞过文学创作。
纵观过去的二三十年,我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从不打牌、搓麻将,很少社交。从读小学起,仅周六晚上看电视,一直保持到现在。比较会干家务,两三年以前是个购物狂。除此之外,闲下来的时间几乎都坐在书桌前读、写、作、画。倘若要选几个名词做个自我简介,那就是“家庭主妇+书生”。
可我努力了二三十年,却一事无成。曾经一起写作的朋友出了书,加入省作协;一起学书法的朋友得了奖,加入省书协;还有三四十岁学古琴的朋友,现在开了培训班……我呢?生活照旧,水平也照旧。当初与她们一起学习时,可都是遥遥领先的。
今天,听了一个谈论“假性努力”的视频。博主说,她每天听邻居的孩子弹钢琴,每次都会在几个固定的点停住,然后用最慢的速度弹过去,接着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继续行云流水地弹奏,连续三年都是如此。这就是“假性努力”。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假性努力”之中,而不自知。因为这个世界总是赞赏努力的姿态。还发明了诸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等等之类的理论,为“假性努力”者撑腰,帮助她们逃避现实。
如何判断是否为“假性努力”,主要看是否偷换了三个概念:
一、努力等于重复。就像上面的孩子,在练琴时,几乎都是在“脑死亡”的状态下重复,就为了完成几小时的练琴打卡,压根不管效果如何。在正确的方法下重复才叫努力。
二、努力等于可见成果。读中学时,我们都陷在题海战役中,为求达到一定的练习量,会跳过难题和不会的题,用完成的题量来证明自己努力,其实那些跳过的习题才是真正能使自己成长的机会。
三、努力等于比别人拼。《中庸》有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用一分努力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能变聪明,虽然柔弱也一定能变刚强。也许就是因为老祖宗说的太肯定了,所以,我们就认定,只要花下的力气和时间比别人多,就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讲求目标和方法,可能都是无用功。
那如何做到真性努力?真性努力有三要素:“目标、要素、步伐”。
我的问题就出在目标上。我认为一切带有功利性的目标,都会让学习变得不纯粹。所以,我不参加书法比赛,不发表文章,不申报各级会员。垂首反思,我是真的鄙视功利性,还是害怕挑战,懒得往深处用力。如果只把功利性目标作为一次激励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就会忽略其功利性的一面。将每一次接受外界的挑战作为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会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还能逼发潜能,达到平常练习所达不到的高度,水平也由此上升一个台阶。
要素是指平时练习计划、方法等。步伐是指有自己的定力,不受外部节奏干扰。
看清了自己“假性努力”的真相,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作如下调整:
一、重新启用公众号。把公众号作为一个发表平台,发布自认为满意的文章、书画作品。
二、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书画上。书法经常写写小幅的作品,正文、落款、印章三要素齐全。
三、画画,坚持将基础课程上完,作品一遍画不好,可多画几遍,将基础打扎实。
盘点存货:荞麦粉2斤、玉米面3斤、黑麦4斤,低筋粉2斤,还有各种杂粮若干。现在天天煮杂粮粥,已不习惯喝白米粥。接下来,要经常做杂粮面点,将来可能会不适应白面。
早餐:黑麦烙饼、杂粮粥、炒四季豆、糖醋土豆、白煮土鸡蛋。
黑麦烙饼做法:
150g黑麦,150g面粉,3g盐,5g糖,15g橄榄油,180g水,3g酵母,揉成光面团。待其发至两倍大。
揉搓、排气,分成六个面剂子。揉圆,醒上十分钟。
取一面剂按平,擀成薄饼。
平底锅烧热,无油无水干烙。一面起小泡,翻面,鼓大泡,就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