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弟子规》人们的褒贬不一,有很多人是抵触的。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是《弟子规》不好,而是人们在如何理解应用方面产生了误解,解读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解读字面意思,不求甚解造成的。比如: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没有什么对错的,关键是司机是否按规定、规则驾驶,我们不能、也不会因为出车祸而禁止汽车上路。这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举措,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辨来解读、活用《弟子规》,而不是带着偏见、成见对待它,认为那是腐朽的、落后的,甚至一棍子打死。
这正如我们看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常常是用非黑即白的理念来看待。读国学经典亦是如此,我们需要挖掘其积极的一面,找到字面意思背后的精髓,并贯彻这一精髓,服务家庭建设,对孩子施加正向影响服务。
比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腐朽的,他们会问:难道父母去世,子女就不工作生活了?不能参加社交活动了?......而实际上人们看到的只是浅层次的表象问题,这句话的实质是父母去世后,我们要经常追思父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时的跟孩子聊一聊父母的故事,从而向孩子传递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好好生活的理念,这更是树家风家教、传承家庭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再如: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无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当父母有了过错,我们要和颜悦色的跟父母探讨,不忤逆不对抗。如果父母听不进去,我们要坚持,即便是父母不高兴,打了我们也不要怨恨.。他们采取这样的方式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所限,我们应予以理解。他们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而借助外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背后的逻辑是作为子女应该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要有敬畏感,要时刻、事事不忘尊重父母,对于父母的过错,一定要想办法劝其改正,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父母改正为止。对于有家暴倾向的父母,我们可以寻求帮助,纠正父母的家暴行为。
而对于子女的错误,父母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要的、必须的,爱不能没有规矩底线。
用系统思维学习《弟子规》,需要我们有一种理念,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在家庭生活中落实《弟子规》,给孩子打好人生底色。可以说,如果在家里做的非常好的话,到了学校,或者将来参加了工作也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