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言难尽。
儿子打电话说床铺不合格,得带针线来把铺地(方言:棉垫)弄窄些。
我白天工作太忙,只好安排在下午延时课之后。
谁知放学后又被领导留下,讨论晋级方案的事儿。
“不行啊!校长,我得去儿子学校,他班主任中午都让去勒,咱中午不是让加班嘛,我给推到下午放学了。跟人家说好了七点到,下这么大雨,不能让人家一直等啊!”我真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我得姐哎,就几分钟,马上就行。”时间紧迫,校长也挠头。
“赶紧讨论吧,俺还带着孩子呢!”卫霞也是个急脾气。
“就三点变化。一、一师一优优质课县级的晋级不让用了,省级的降半级使用。二、以前没有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证书的,有两个县级优质课二等奖的也可以,今年不行了。第三……”王主任下达上级政策的变化,朱校长补充。
说是几分钟,实际上半个小时也不够。
“我这儿也没吃的,对不住大家啦!”校长表示歉意。
这个教代会,有事就加班,还没任何补助。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没有。
等我开车回到家,老公坐在楼道口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说就几分钟,你看看,都快八点了。”老公一通埋怨。
“带针线了吗?”我岔开话题。
“一会儿记着给孩子买奶。”我说。
将!老公在手机上下象棋,不搭理我。
车行到文明路,拐角处有一家超市,我把车停到便道上。
“你去买奶吧。”我说。
“下这么大的雨,你就不能把车开到上面,上面那么大地儿。”老公急哄哄地说。
我一言不发,把车开上去,车屁股堵住了超市门口。
老公伞都没打,冒雨冲进超市,眨眼睛又提着一箱奶跑了回来。
雨越下越大,雨刷器一直刷,我勉强能看清路,路上水流成河,迎面而来的车开着大灯,也不会车,我怕跟它撞上,刚才,在教育路口,一辆黑色北京现代就跟一辆带车棚的红色电动三轮车撞到了一起。车主打着伞、穿着雨衣在雨中交涉。
“咱把车停哪儿啊?一会儿放学,这又会堵得水泄不通。”我发愁,上次接孩子被堵了一个小时零二十分钟。
“你当家。”老公让我拿主意。
我把车停在路边,俩人一人一把伞,一前一后往学校跑。我拿着针线健步如飞,老公提着一箱奶有点儿落后。
“师傅您好,我是XX年级XX班XX的妈妈,老师让我们给孩子修铺盖。”我对门岗师傅说。
“去吧。”师傅竟然没让我给老师打电话。可能是雨太大了,师傅可怜这些做家长的。
到了寝室,寝室没送电,跟儿子的班主任,也就是我发小,好闺蜜小二打电话联系,她让我把铺地带到她办公室修。
“我得拍下来发给我们的家长,我打电话让他们来,我们班的家长一个也没来,你们班都来好几个了。你是咋做到了?这么优秀。”儿子的语文老师杨老师说。
“你不认识哟?这是XX的妈妈。”小二抬头笑笑,对杨老师说。
“当然认识。”杨老师刚上了一节课,下楼喝口水。
这是我和杨老师的第二次见面。
儿子分班考试过后,分到了杨老师那班。
她通过班级群给我布置拉五个学生家长进群的任务,我赶紧通过她给我的名单和电话号码,想尽办法完成任务。有一个孩子的两位家长怎么也联系不上,杨老师让我放弃,我不甘心,午夜时分终于联系上了,原来她上的是前夜,手机静音。
也就是那次,杨老师记住了我。
后来因为大班额上课不和上级规定,重新分班,儿子又分到了小二这班。但杨老师还教儿子语文。
费劲八力,终于修好了。但是,往床上一铺,有点儿窄。我想拆开重修。
“就这吧。”老公有些不耐烦。
“要是不中还得再跑一趟。”我是发怯了,一趟一趟跑,真多第人(方言:刁难人)。
“反正今天不修了。”老公没一点儿耐心。
儿子下晚自习了。
“妈,你们带伞了吗?”儿子心细如发,贴心地问。
“带了。你看看中不中,不中我明天再来。”我说。
儿子抬脚就往上铺爬。
“小心,别把人家床铺弄脏了。”儿子的下铺是他发小铛铛。
“没事儿,阿姨。”憨厚的铛铛都成一米七左右的大小伙了。
从放学到熄灯睡觉,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怕影响儿子休息,我俩赶紧撤离。
雨下得更急了,校园里水汪汪的,成了一片海。走读的孩子飞快地往校门口跑,校门口挤满了撑着伞,带着雨具接孩子的家长。我把伞举得高高的,从人缝中挣扎出来。可怜我那刚买的白色乒乓球鞋,在水里膛来膛去,早变了颜色。
回来的路上,老公开车。大雨滂沱,雨中行驶的车如一只只小船,在风雨交加的大海中航行。
因为路边停了一排车,一个披着橘黄色雨衣骑电动车的行人,突然冲到机动车道上,吓得正在直行的黑色轿车忙左打方向盘,跟在黑车后面的我们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慢点儿,让她先过去。”我说。
“不能停,一停熄火就泡水里了。”老公说。
前面那辆黑色车加大油门,哼的一声,故意别到电动车右边,飞速旋转的车轮溅起一两米高的的水柱,污浊的泥水泼到了行人身上。然扬长而去。
“他是故意的。”老公说。
车行到华府东门附近,我看见雨中一个男子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他站在没膝盖的水中,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透了。头发全贴在了脸上。
“他弄啥俩?”我问。
“那地儿可能有个坑,他怕别人的车陷进去,在那儿指挥车辆避开勒。”老公说。
我心里暖暖的,多好的人啊!我真想拐回去把他拍下来发个朋友圈,为乐于助人的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