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昨天找我聊了聊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她说她家孩子才7岁,可已经是游戏老手了,非常迷恋手机。
平时吃饭都是对着手机的,不给就哭就闹。
她一下班回家,孩子就会问:“妈妈,手机,手机给我玩一会。”
朋友一般都会借口说:“妈妈手机没电……”,可孩子还会检查一番,看看是不是真的没电。
有时候朋友也会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立刻变脸,生气回自己的房间,对爸妈不理不睬。
孩子爱玩手机,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呢?
1. 手机自身的诱惑性大
手机里的游戏、动画片等,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太大。
就动画片而言,相比电视上的动画片,手机可以连播轮播,更加方便集中观看。
所以很多孩子就看了一集又一集,根本放不下手机。
而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玩游戏十分容易上瘾。
因为游戏的设计非常符合人性,挑起人的求胜心理,一级一级往上挑战,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住不玩。
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和书本知识和学习内容一对比,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太无趣、太枯燥了。
2. 家长没时间,让手机帮忙“照顾”孩子
豆豆妈妈说:
“在女儿小时候,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又要带孩子,我只好把工作带回家做。
但是一回去,孩子就吵着让我陪她玩,我只好把手机给她,让她自己安静地看手机电视。
现在上小学了,每天都吵着要玩手机,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手机的确是个挺好的“电子保姆”,孩子一拿到手机,就很安静了,也不打扰大人工作了。
但是,习惯了手机陪伴的孩子,当家长要夺走她的“朋友”,孩子当然不答应了。
3. 家长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龙龙问妈妈:“妈妈,爸爸回来后都不陪我,我不喜欢爸爸每天玩手机,手机那么好玩吗?”
龙龙爸爸说:“我每天在公司上班,加班累的要命,回来还不能玩游戏、玩手机放松一下吗?”
孩子总是对不知道的事情充满了好奇。
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孩子随时随处都能看到周围的人们,人手一部手机,同时,大家的眼睛不曾远离过手机屏幕。
孩子会好奇:他们如此目不转睛地在看什么呢?
后来,孩子们接触到了手机,或者说更多的是接触到了手机的娱乐、休闲功能,他们也觉得很有趣。
比如:看抖音看的哈哈大笑,玩手游玩的不亦乐乎,看电视看的忘乎所以……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很多家长想通过禁止孩子玩手机或者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远离手机的危害。
但也有家长发现,孩子还是会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拿家长的手机玩。
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还会自己攒零花钱购买二手手机,不让家长知道。
其实,家长们与其坚持禁止孩子玩手机,不如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好帮手。
1. 和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固定时间
孩子若有强烈的玩手机的欲望,与其禁止,不如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光明正大地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玩。
在使用时间方面,美国儿科学会提出建议:
2岁前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
3-6岁时,孩子使用手机时间一天不要超过半小时。
7-18岁的孩子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家长可以采取制定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协商每周玩手机的时间,尽量固定时间。
在和孩子协商时,你可以这么说:
“孩子,关于玩手机这件事情,爸爸妈妈不想强行禁止你玩,但是我们有点担心你把控不好时间,影响学习。不如让我们一起协商,制定出一份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玩手机约定好吗?”
同时,在孩子玩手机时,家长可以和陪着孩子一起玩或者讨论手机里的内容。
2. 做好高质量陪伴,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所谓高质量陪伴,即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注意力完全在他的身上。
手机不是“电子保姆”,更不应成为孩子的主要陪伴者。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亲子游戏、亲子时光等方式,达到高质量陪伴的目标。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
夹豆子游戏。把红豆、绿豆混在一个盆中,然后爸爸做裁判,妈妈和孩子比赛,用筷子把红豆和绿豆分别夹到对应的空碗中,用时短者获胜。
这个游戏不仅有助于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还能通过亲子互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达到高质量陪伴孩子。
掷色子游戏。和孩子共同制作一个六面色子,在各个面上写上一个游戏内容以及对应的时间。
比如,木头人游戏(10分钟),拍手游戏(5分钟),看短视频(3个),分享一个秘密(8分钟),讲故事(10分钟),整理书桌(5分钟)等,家长可灵活变换。轮流掷色子,掷到哪一面,就按照指令完成。
当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亲子时光。比如,选择一段时间一起读一本书,等等。
3. 引导孩子多使用手机的学习功能
当家长每次给孩子玩手机前,要和孩子做好约定。
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家务,才可以玩一次手机。
并且,手机密码要每天更新,如果要玩手机,孩子要自己找密码。
密码的提示内容家长可以自行在家里设置,类似于密室游戏的寻找密码。
增加这个“探索”的环节,还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使用听书软件、网上课堂APP、新闻阅读、背单词等学习性质的软件,帮助他们多使用手机的优势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便利。
在和孩子做约定时,家长还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完成约定与否将会面临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多和孩子说“可以”,少说“不”。
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妈妈可以陪你去看一场电影”;而不是“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你就不能去看电影”。
手机只是一件供人们使用的工具,利弊均有,或者说,孩子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作为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多使用手机的便利之处,规避弊端,意义重大。
(文章来源:“画荻教子”微信公众号,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