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谈及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儿的迷茫和焦虑,问我能不能指点迷津,并且指出做为一个前媒体人,对这类当今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至少应予关注。
这个问题真难住了我。
一来我对这个姑娘了解不多,只知道她名校毕业,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二来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我怕变成了别人眼里的油腻大妈。
只能草草回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吧!
这样敷衍了事的回答,不如不答。
这个普适性的问题其实一直在我和阿达小姐之间交流讨论着。
毕业两年多,她遭遇了许多同龄人都要遭遇的困惑,比如职业理想、职场环境、婚恋态度、、、、、、每个方面我们都讨论过,不出所料都没有答案。
毕业的时候,她有两个准则,一是要回国,二是不进体制内。在多数人都想“润”在国外,国内同龄人把考公当做“宇宙的尽头 ”的年代,她选择了一家小公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
她说,要成为行业内闪闪发光的人!
少年壮志不言愁!
工作不久,她就开始被各种人际关系、办公室政治所累。我说她是留学生综合症。留学生回国都会有一段水土不服的时间。
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收取回扣、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不与人为善、为什么老板跟她一开始认识的不一样……
我问她要不要修正一下自己的选择,选一条更轻松的捷径?
她说,还是想再拼拼,毕竟这还是她热爱的行业。
多幸运的年轻人啊!
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每个月多十块钱的奖金,都会成为我选择职业的砝码。
这世上有八成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却不能从事喜欢的职业的人,大概也有八成。像她这样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能把喜欢的事当成职业,已经打败了很多同龄人了。
她同意我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安慰不了她。25岁的她已经有了年龄焦虑。
刚入行的时候,她感叹:我何德何能,可以拿这么高工资!现在,目睹行业薪资乱象,她的年薪比不上别人的日薪,她开始困惑自己坚守的意义。
身边的同学闺蜜纷纷谈起了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她困惑自己以浪漫为前提的择偶标准是不是很傻缺…
后来,她找了个兼职,给留学生做论文辅导,说是给自己多找些机会。
我喜欢她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这种态度的人,生活的重锤锤不烂她。
对阿达小姐只提供世界观不提供方法论,对我妈刘三姐只提供方法论不提供世界观。这是我的准则,我们母女似乎都是有些准则的人。好象跟“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有点异曲同工之意。
我当然还是给不了她什么建议。只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生命的状态有很多种,任何选择都有不选择的遗憾,很难说哪种更圆满。”
我不催婚不催生不干涉她的职业选择,坚信她起点比我高,随便过过也能比我过得更好,焦虑个什么呢?她可以有底气尽情地去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
王朔曾经说过,一定不会让他女儿为了钱去工作哪怕一分钟!
这句话很打动我,当然我并不确定我的感动跟王朔要表达的意思是否合拍。我也希望她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而不要仅仅凭价值去选择。价值指的是欲望的满足,而价值观是你认为的正确的观念。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她选择的时候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用现在时髦的话是不忘初心。只有不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才不会自我怀疑自我苛责,才能最高程度地接纳自己认可自己,进入任何关系都不惶恐焦虑,这才是一个女人看重自己的最根本表达。
这句话送给在同一座城市有同样困惑的小刘同学。
也送给今天迎来26岁生日的阿达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