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著名作家王蒙老先生到访,学校特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青春万岁”的朗诵会,我有幸担任主持人。
晚会上有一个环节,邀请王蒙上台接受采访。女搭档在说串词的时候,我先走下台到老先生身边,搀扶着他走上舞台,感觉得到他行动有些迟缓。
采访完第一个问题,女搭档接话,老先生就在我耳边轻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轻声跟老先生耳语:“这个环节很快”。他点点头,我继续问第二个问题,并按照实现策划的流程请求他用维吾尔语唱一段,老先生非常卖力地唱了几句,台下掌声雷动。这个间隙,老先生又凑向我耳边问我:可以下去了吗?由于当时还剩下一个校方向他赠送礼物的环节没有完成,我仍然低声对他说“马上就好了”,然后继续进行赠送礼物的环节。礼仪上台、礼物交接、拍照留念,少说也有四五分钟,就这样,老先生全程站着配合我完成了我的任务。
晚会结束,我和我的搭档得到了不少赞许。毕竟,这次晚会的规格有点高,难度不小,而且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差错地完成了,自然是“很棒”的。
当晚,一个人静静地躺下准备睡觉时,回忆了晚会的整个过程,一个转念就发现了不对劲。我想给自己的表现打0分。因为,情商为0!
当时老先生站在台上明显很累,为什么没有让工作人员临时安排一张椅子送到台上让他坐下慢慢说呢?当老先生两次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为什么还是没有想到他已经很累了这一点?或许是有些想到吧,想到了你还让他忍受?……我辗转反侧,自责,自疚,甚至很痛苦。
我为我的低情商感到痛苦。我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上台去主持。
前不久跟一位前辈聊起主持是不是表演的问题,我们都认为不是。最简单的道理,即便非得说是一种表演,演员扮演的是别人,而主持人扮演的是自己,只不过是“更好的自己”。
既然如此,主持人处理台上的突发状况,跟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别无二致,在一切社交中,我们也都希望做更好的自己。唯一不同的是,相比台下人们对为人处事真诚的要求和期待,在台上会多一些宽容,但往往是这种宽容,让我们一不小心就陷入到讨好观众的深渊,并且只记得“主持”,而忘记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