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节还是有很多思考的,从儿童的“我的”开启了自我认知形成的模式,再到“我的”私有财产的衍生产物进化,今天就到了家长颇有怨言的地方——“我的”想法。
为什么说这个环节家长颇有怨言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回想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一段时间你说什么,他们永远先回答“不”。然后就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家长怒了,暴力的语言横飞;一种家长接纳,耐心的等待进化。但当下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前者的选择。
看着书本的故事,我回想了一下我的童年和我与儿子的故事。貌似我都是在第一环节中,我的童年里,我不敢说不,因为说不会挨打。有一次,我就因为贪玩,没有在家楼下的范围内玩耍,而是去了远一点的姥姥家的区域,被父亲逮个正着,于是一顿胖揍结束了这次事件。
我也曾想过对抗,但每一次刚有了点信心,就被无情的擀面杖、拖鞋、竹尺等击溃。于是,我的童年不敢说不。我害怕和恐惧,我选择了等待,等我有能力对抗的时候,我要说不,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我都在和父母对抗着思想。
曾经以为这就是我的叛逆,现在看来是我的成长出了问题。我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出了问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循环,只有开始,没有经过和结尾的闭环,就是一个烂尾的工程停留在了精神世界。相当于精神胚胎还没得发芽就被开水浇灌了一样,处理不好,它就会像血栓一样留在我的精神世界,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在审视我过去的时候,我也顺带回看了我与我儿子的这几年。我内心抗拒着父亲给我的压迫,但我依然乐此不疲的对我的儿子这样压迫,是因为我的缺失和迷茫吗?还是我的不成熟和不理解呢?
也会知道这些是错的,但总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喷涌。随着阅读的越来越多,包括看了一些关于爱和自由的讲座和视频。我渐渐开始懂得,内心的血栓需要我自己去化解。开始学习的同时,我也在想办法改变和儿子的关系和交流方式。
给自己设置一些心理的节点和界限,要强制自己不要因为无法控制语言和情绪,造成我的儿子与我一样走一条不完整的成长之路。那个年代,父母不会理解和明了,孩子的自我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和努力。
他们的付出和辛劳,才有了我们这代人的思考,才有了下代人的成长机会和优势。孙老师说,这一代人是开始实现自我的一代人。我现在极度认同,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积累,他们下一代人才能更好去发展。
这是一个量变积累产生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累积创新的过程。所以通过我们的亲身经历和积累,以及我们当下的觉察和反思,我们相信我们会找到和他们下一代人更好相处的方法和方式。我们可以成为,那个帮助他们成为更好自己的一代家长。
回看不是为了否定自己的过去一切行为,回看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当下,帮助孩子更好成为自己。同时,也是改善我们本身,提升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完善和再建。
回答一下今天的共读话题:11月10日共读内容: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二节:自我的诞生:“我的”想法是我的)。请思考:儿童的“我的”和“我的”私有财产,“我的”想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中有说明,可根据书中的说明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拓展)
在昨天的问题中,我认为“我的”是开启自我认知的起始;“我的”私有财产是在自我认识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而这个产物后期还会有三个转化的方向和结果;而“我的”想法,是在私有财产之后,进一步的思考过程而产生的意识反馈。
私有财产只是孩子自己内在的一种表达和传递,但我的想法确实还是自我主张向外表达和延伸的开始,因为内在的内化和积累,还是开始向外延伸和试探,通过这一些试探再进一步的内化、分析和梳理,然后才是完成自我认识的构建和完善。
所以,我认为,“我的”是一切的开始和源头,私有财产是我们开始外部世界的感知,想法是开始内化表达的开始,都是自我认知和精神胚胎进化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