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民的钱包着实殷实了不少,世界各地走到哪儿都是我们同胞,一车一车地往景点送;景点餐厅,一拨刚走,另一拨又到了;奢侈品店里,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大包小包,就跟逛菜市场,买白菜罗卜似的,我想哪天我们国民厌恶了旅行,那世界该怎么办?该怎样生存?岂不会很冷清?
其实这个无需担忧,从古至今,不只是中国人,是个人只要日子过好了,不愁衣食,有点闲钱都会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去旅行,因为这跟人的欲望有直接关系:看到眼前的还想着锅里的;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出了山,想到城里,到了城里又要去省外,去了其他省又想去国外,一洲逛过又想到其他洲,地球逛完了,更有甚者想去太空,宇宙有多大,估计人的梦想就会有多大。这些都无可厚非,不是有句新台词叫:“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吗?”,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的普及,旅行风光照的共享,对旅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许多人动不动就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辞职去旅行”,“为自己活一回”等等这样特立独行的想法。
本人也喜欢旅行,以前没钱,目前积蓄了一些,计划一年一到两次,趁着年轻,体力还有,准备先难后易,先去远的,高的,后去近的,平缓的。
古今中外旅行家不少,西人中的“马可波罗”大名鼎鼎。我们的诗仙太白就有“我欲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豪情。诗圣杜甫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诗佛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幽思。
明朝有个叫徐弘祖的人,如果只说“徐弘祖”,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假如我提“徐霞客”,那就是众人皆知了。对,同一个人,弘祖是他的名,霞客是他的字。这位仁兄400多年前,从小就立志要周游天下,加之他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有钱有地作后盾,关键是父母非常开明,当他十几岁考童子试落榜后,父母因才施教,毅然决定不再强迫他走仕途这条路,而是海阔天空由他自由飞翔,想干啥就干啥,所以,20岁的他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旅行,以后的30年几乎都在旅行中度过的,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直到双腿走不动, 55岁的他由于疾病缠身,才被人从旅行途中抬回了家。他的足迹遍布今中国的19个省市,他的旅行不是只看风景,到此一游那么简单,而是每天坚持写日记,途中的所见所闻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文笔尤其了得,为后世留下了洋洋洒洒的60万字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本人每次旅行做不到天天写日记,因为旅行常常是早出晚归,非常疲惫的,如果还熬夜,身体受不了,但是每一次旅行归来我总是要作一次整理,包括图片和文字的记录,回忆一下这一趟去了哪里,怎么去的,看到了什么,感受啥的。过些时候再翻出来看看,也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