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我的很多文章都在分享“未来”的事情呢?一个是自己工作的原因,主要就是研究行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投资,另一个是因为我希望自己能正确的了解未来发展的时机,提前准备,抓住机会。
接下来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我的了解和学习,未来职业是什么样子?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人,这三个职业来源于“古典”老师的文章。结合我的理解和经验,进行具体分享。
我们传统找工作的思路是:先找一个朝阳行业,然后在这个朝阳行业找TOP3的公司,然后在公司里选适合自己做的岗位。举个栗子:比如你是金融的,那你肯定对于行业的选择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里面又有很多细分行业,比如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资等,根据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技能再一次匹配,确定一个细分行业,假如是确定是银行,那你就要罗列中国所有的银行(等同公司和机构),银行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等,然后你再通过这种渠道了解不同银行的待遇、福利、工作地域、发展空间、发展路线以及最重要的在招聘的什么岗位?通过这些标准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匹配,然后选出要去面试的银行和准备应聘的岗位,即:行业-公司-岗位。
还有一种是你学的是英语、人力、会计等偏技能性的专业,你也想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还是按照刚才这种选择逻辑,分析一下未来什么行业非常有发展潜力,选定发展的是医疗行业,因为医疗行业未来是高成长的行业。然后再在医疗行业进行行业细分,确定细分行业。再在细分行业选择公司…….等等。可以发现我刚所讲的有一个主要的选择标准还是在选未来的发展,包括选择朝阳行业,选择朝阳行业里的有发展空间的公司,最后选择朝阳行业里面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然后在有发展的公司里再选有发展空间的岗位。
这里我再解释一个思维误区。我知道很多人总是说我对什么感兴趣,所以我想从事这一行。我们可以认真梳理并思考一下,对于我们还没有毕业或工作时间不长的小白来说,我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有限,就是你的认知仅限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公司,再者就是和你亲戚朋友相关的行业公司,其他有很多行业公司我们都不知道。总结来讲,当我们需要选择的时候,我们首先先要了解我们的选择项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出更适合的选项。所以说我们经常说的兴趣,是一件非常局限性的事情,因为你好多都没有了解,你只是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面做有限的事。再者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你感兴趣的东西是真的是你的兴趣吗?这个问题我求证了好长时间,最后认可这种解答:很多兴趣往往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往往兴趣,不是因为我们有了兴趣才会去做,而是因为做的有了成就感才会有兴趣。所以在未来工作选择中,用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是不理性的。
既然兴趣导向不理智,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了?我继续梳理和分析,大家可以参考和借鉴。引出我们的主题——未来的三种职业。对于未来的三种职业“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人”。媒体人很好理解,市场、渠道、商务,销售,公关,新媒体,讲师等和信息传播相关。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然后经过分析和整理,通过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出去,比如“逻辑思维”。产品人的核心是产生信息的能力,产生内容的能力,会不断地更深刻的挖掘和生产内容。典型的产品人就是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比如:产品经理、研发、工匠、程序员等;运营是链接,有效的资源整合,不断的链接人和事,让其更好的匹配,发挥更大的价值。典型的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运营人。当我们清楚了解了这三个未来职业,我们就可以提前明确自己的定位,反观自己处于哪个赛道,然后开始聚焦专注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处于一个游离,无定性的状态,这是最可怕的。所谓的困惑和迷茫就是没有方向和定性,通过我们对未来三种职业的分析,就可以确定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的发展方向。是媒体人?是产品人?还是运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