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是东土禅宗的第六祖,是顿悟派的开创者,由其弟子根据其生平,善行,语录编写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本拟写中国人的被称为佛经的书。
禅,原本叫禅那,来自梵文,Zena , 唐朝时念“Zen",当时日本派遣唐使来学习,就把唐音学过去了,所以日本就将禅念做“Zen”(第四声),一百多年前,日本将禅宗传入美国,后来西方人就将禅念做“Zen”。前几年有部很火的电影《功夫熊猫》,其中那个被Master Shifu叫去通知犀牛狱官加强监狱守卫的鸭子,名字就叫"Zen"。
什么是禅那?禅那就是静虑,能清净,又能思维。真正思维,就是做自己思想的主人。这有区别于妄想。妄想是被念头牵着走,跟猴子摘了西瓜扔了玉米一样。
当心定一静,主要是用六根。用眼睛看光,用耳朵听音,用鼻子闻香,都可以入静入定,由自己做主,把控,能看的是谁,能听的是谁,能想的是谁。
由此进入四禅(四禅是色界的),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此为色界的心得。
心定的时候,这只是到达了色界。所谓静虑,静就是定,虑就是慧。在戒定慧中,戒的就是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要戒?就是为了要得定。定又是为了什么?定就是为了要得慧。
佛家告诉我们,要定慧等持,因为定多了愚痴,慧多了散乱。只有定慧等持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修行。
懂了这个概念后仍然需要不断地修,等修到了一定程度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即定即慧,即慧即定。
当心定下来后,智慧自然发生。就像《功夫熊猫》里,Master Wugui告诉Po:这心就像这片池水一样,当水真正静下来的时候,答案自然就显现出来了(the answer will be clear)。
若遇到一些心烦的问题,先将其放在一边,抛开它,不一定非要打坐,让心静下来,当心真正定下来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一休哥不就是这样的么?
所谓禅定是指色界的四禅,初禅,离欲定;二禅,有喜有乐;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乐清净。
色界有四禅,无色界也有四禅,便称四禅八定。这不是佛教专有的。凡夫俗子,圣贤大人,外道等,若要修为,必须经过这四禅八定,这是根本。
世俗所说的打坐,就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安静的房间里,但这个是方法,不是目的。有些人会骄傲地说我今天坐了两个钟头,我的修行非常得力,其实,坐十个钟头都没用。关键的问题是,坐禅的时候,有没有真正的做到了“心一境性“。若做到,那是真正地打坐。这个时候必须把外界排除,一心在禅定中间。
注意:"Zen"是禅,"Meditation"是打坐,又叫禅坐,或者坐禅。通过上述,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
禅宗的禅,起初就是静坐,通过静坐,获得静虑,所以东土禅宗初祖,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独自打坐,默默思维。
其实,禅,也分为两种:如来禅和祖师禅。很多禅师在考察弟子的时候,经常会告诉弟子:这是如来禅,这是祖师禅。那么什么是如来禅呢?如来禅就是从戒定慧,慢慢慢慢地修,如此渐渐进入圣境;祖师禅却不是这样的,祖师禅常说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因如此,祖师禅认为性相是平等的,心物一元。
若真想参禅,坐禅,头一步要破的就是心物一元。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会影响我们的形象,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由心生,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修禅的时候不但要清楚身心一元,还是做到物我一炉。外境,万物跟我完全一个东西。
所谓的真空,就是外界的一切跟我是一样的。哪怕猫狗,都跟我一样,具有佛性,甚至跟无情的山水草木共一体,全是一样。这便到了“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层境界。这个时候才能发现,处处都是法性。
真正的祖师禅说,既然物我一炉,身心不二,性相平等,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你又何必修呢?所以不用修正,因为你本来就没迷惑,你本来就在那儿,本来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于是这个时候,你的所有法见,佛见,众生见,悟见,禅见,全都扫除,干干净净。
这是佛说的法,则是法见;佛说的东西不能违背,则是佛见;大家都这样说,我也这么说,则是众生见;我悟了,则是悟见;我已经得了禅定了,则是禅见。凡是有见,全都的扫除,甚至连“扫除”这个词,都得扫除。
扫除这一切,甚至连扫这个念都没了,才是祖师禅,否则就不是祖师禅,所以有弟子问师父:您修禅后又如何了?师父答道:饭来食之,困来眠。这是佛经,佛论以外的修行方法。
禅,这个东西就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中间,做老师的,跟被传法的,以心印心,之下禅当。这个不但说不出来,甚至不可想,所以说不可思议。不可思,是心形即灭,不可议,是言语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