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跃跶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我们多数人对于猫和喜鹊都不陌生,城市里面如今大多数人家都养猫,猫与人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喜鹊就更是人们所熟悉的了,人们往往把喜鹊和乌鸦看成对立面,喜鹊是吉祥鸟,会给我们带来吉祥,而乌鸦就会给人带来灾难。
在单位的大楼前每天都能看到有这么一对喜鹊,整天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尤其是在夏日的早晨,第一时间在窗外就会被吵醒,仔细观察了几天,才发现在离大楼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电力接触网塔架的上方,已经筑起了快要完成的巢穴。于是每日都会观察喜鹊怎样在那么高的塔架上筑巢,发现喜鹊真是个聪明的家伙。它捡拾到一根树枝后,一次飞不到那么高的塔架上,就分两次飞,一次飞到大楼的楼角上,再二次飞到塔架。两只喜鹊轮流分工协作,几天功夫,这个巢穴就有模样了,可见真是勤劳的小生灵啊。
在单位的楼下,有一只黄色的中华田园猫,说起这只猫,一看就是过去被养过的猫,很温驯,不知道是谁遗弃的还是走丢了,这只猫长得很标致,时常会有路过的人送给些猫粮,它就一直待在这不走了,于是猫就成了这的常客。
两种动物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走。各过各自的生活,谁能想到它们的生活还会有交集呢!
一日的傍晚,外面的喜鹊的叫声较为尖锐、刺耳,且叫声音量大,叽叽喳喳的,像吵架一样,有时会不断地重复,这鸟叫声又吵到了我。推开大楼电子门走出去,才发现两只喜鹊和这只大黄猫在广场空地上打起架来了。两只喜鹊一前一后,追着这只大黄猫,飞来飞去。反观这只猫,被两只喜鹊叨叨的毫无还手之力,一直东躲西藏。
第一次看到这种现象,我都惊到了,在我的认知观念中,我始终觉得,喜鹊是怕猫的,喜鹊和猫的战斗,一般是以猫的胜利为主的,谁曾想到,现在的这只大黄猫会被两只喜鹊欺负的没有任何脾气呢?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观。猫和喜鹊真是一对欢喜冤家,可能是这只大黄猫喜欢追着喜鹊玩,可能会不小心惊扰到喜鹊,导致喜鹊出于自卫或报复而攻击猫的吧。
对于它们的打架,我有一种和事佬的心态,不希望它们真的因为打架而彼此伤害,在我的心理,无论喜鹊和猫,都是人们喜欢的小动物,都会给人们带来感情的温暖,它们都是高智商和情商的小动物。
喜鹊智商较高,关于喜鹊的传说很多,相传在贞观年间,有一位叫黎景逸的人因喂食在家门前的一群喜鹊,与这些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这个黎景逸不幸被冤枉入狱,深感绝望之际,那只熟悉的喜鹊再次出现,欢快地鸣叫。他由此感到希望将至,果然,不久后他便被证明无罪,释放出狱。这也是“喜鹊报喜”佳话的缘来。
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象征着喜事临头。因为古人认定,喜鹊一年到头,不管是鸣叫还是唱,不管是喜还是悲,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枝头,不管是年幼还是衰朽,不管是临死还是新生,发出的声音始终都是一个调,一种音。它始终是儒家眼中的圣贤、君子,,要求人们就是要表现得像喜鹊那样恒常、稳定、明确、坚毅、始终如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说人们对于喜鹊是没有厌烦感觉的,这也是中国人在文化上已经认同喜鹊是吉祥鸟的缘由。
我们随处都可以找到古人吟咏喜鹊的诗词来。例如,比较有名的宋代词人秦观的情诗《鹊桥仙》词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据《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这也是对喜鹊的最好的赞美。
相对于猫。在中国文化中,猫的形象多变,既是捕鼠能手,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例如,《诗经》中将猫与猛兽并列,显示出猫在早期的野生状态;而宋代文人如陆游则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猫的喜爱。比较有名的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它把猫看作是他的小狸奴,可见爱惜之情。
我们现代社会中的猫的种类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猫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猫也成为了我们日常许多人的伴侣动物,它们的饲养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性,更是出于情感需求和审美偏好。在我的身边的同事中,几乎家家都养猫。不过社会的快速发展,猫的种类已不仅仅是原来的中华田园猫了,自己虽然没有去养猫,但对猫喜爱的心情却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无论猫和喜鹊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都应该善待它。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人们都会文辞有感而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何况是猫与喜鹊这类人们喜欢的动物呢?它们所发生的一切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这也是我要把猫和喜鹊的打架记下来的原因吧,权当是猫与喜鹊的嬉戏故事吧。
202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