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时候,六月份的吉林,还时常吹着瑟瑟的冷风,好像山东的十月初秋一样。
这趟为期八天的旅程,去过很多个地方,唯有长白山,唯有她的美,在我脑海中念念不忘。
从白山到松江河,有三个小时的车程。
我们在广阔的天地间穿梭,一会儿跨过江,一会儿又翻过山。高速公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那天的天气有点阴,远处的山尖上有寥寥的烟雾萦绕。
到了长白山山脚下时,雾已散去了些。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而上,车里一直在重复着一段广播,我记得一句话,“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长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才猛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于是我望向窗外,满眼的翠绿袭来,窄窄的环山公路两旁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有些枯枝已经腐朽,就任凭它倒下去,又从它身上生出新的树来。
再往上走,眼前的景象却是大不相同了。
森林依旧是茂密的,只不过多了些像非洲大草原似的平地,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我不禁想象,如果从那草原空地上突然窜出几只东北虎、梅花鹿,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烟雾已把大半个山坡笼罩了进去,只能看到离公路近些的山体上,有一大片厚厚的积雪覆盖着。这雪终年不化,与它旁边正在凌风盛开的草河车彼此相伴着。
2
弯弯绕绕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距离天池最近的停车场。我们将从这里开始,爬过1442级台阶,去见那神圣的天池。
山上的雾气有些凝重,头顶是一团团乌压压的灰色的云,看不见半点蓝色的影子。
身边有很多穿着大棉服的游客,我们没有带厚衣服,只好穿上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雨衣,保暖的同时也防止衣服被空气中漂浮着的小水珠打湿。
登山的台阶是木制的,台阶又宽又低,爬起来并没有多么费力。游客是不允许跨出台阶以外的地方去的,高山上的植被特别脆弱,你踩上一脚,它可能会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够恢复。
人们尽心尽力的保护起这片原始的土地,我们才得以在这若干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机会看到她的美。
一条清澈的溪水顺着栈道流淌下去,溪水旁边,连绵的山坡上开满了大片大片的草河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山寒冷的缘故,这些黄色的小花也透着清冷的气质。
游客立即欢呼起来,要知道,如果想一睹天池的真容,需得是一个万里晴空。
可长白山的天气,实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晴天与否,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情。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天池旁边已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游客,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却看不见半点天池的影子,眼下全是雾气,不见山,也不见水。
过了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雾气渐渐散去了些,天空忽然露出一丝晴朗。
霎时,我听到旁边又是一阵兴奋的欢呼声,“看见天池啦”,“看见天池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于是我也伸着脖子探着头往下看去,只见一汪蓝色的池水被四面的青山环抱着,有缕缕的烟雾在池水上空飘着。
这时的天池,还有些害羞,并未露出她全部的样子,过了一会儿,雾气完全散去了,她才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果然是,“水在云之上,云在峰之颠,时而化为雾,时而羽化仙。”
我大概是到了仙境吧。
3
我们看惯了太多的车来人往,所有的城市千篇一律。
像长白山,像西藏,像山川,像河流,这样的地方一生总要有一次到达吧。
文字抑或图片怎么抵得过身临其境?况且,我的文字太苍白,图片也并不算专业。
一段旅途,很多人追根问底都在寻找它的意义,可是,它的意义往往就在这茫茫无际的寻找中,被我们浪费掉了呢。
还是活在当下,最舒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