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利说|提升写作能力的三大关键

刚才认真聆听完皮特老师的写作音频课程,不得不说每一节课都很干货,击中要害,从本质和根上解决问题,让人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原来写作核心需要提升打磨的是这三种重要思维,以下做简单的总结:

一.输入(入口思维)

我是一个看书就容易催眠睡着的人,可能因为自己读书少,知识储备量比较单薄,说实话,很多书看不懂,当看不明白钻不进去的时候,我就习惯性的让自己停止深探,精神上也就会懒散下来。

可能就跟螺丝一样,向木头里扎根是比较困难的,但向外退就相对容易。

面对人生的路也是一样,向上攀爬的路都难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吃苦而选择舒适,因此他们扎根大地生存的能力就相对薄弱。

而那些用力攀爬,练就自己硬本领的人。前期虽然辛苦,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但他们的能力也锻炼出来了。他们会活的更有力量,更通透,能够更好的与这个世界深入连接和融合,甚至有很多人成为这个时代的智者和引领者。

我很佩服这样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学习也一样,越感觉吃力的东西越要攻克它,因为那就是你的弱项和绊脚石。如果这一次你不去踏跃它,未来它还会阻挡你前进的路,所以面对困难,最好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解决它,攻克它。

这样你会越来越有能力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拦路虎,慢慢的你也会越来越无惧无畏。

通过学习我反思自己,之所以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其实与我自己平时的输入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有再高超的技能,如果没有本质的原素材,也写不出优质的作品。

所以要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接下来在输入上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输入的密度。

有一句话说,很多事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很认同很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当你输入的量足够大,我们可以笨,但是如果我们足够比别人勤奋,比别人多学,多输入,那你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也会不一样。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我喜欢在全民K歌唱歌,在学歌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歌虽然难唱,但是你只要用心反复的,n多遍的去学,去练习。慢慢的你都会找到把握这首歌的精髓和脉络。

练习的多了,自然能够熟练和稳妥的把它呈现出来而不会跑调,但如果你练习不够,你对这首歌的很多细节和调子是拿不稳的。

所以在呈现的时候也会容易出差错,这其实跟学车开车是一个道理。开车开的多了,你自然会掌控车子,能够自如的去驾驭它。

而如果你练习的量不足够多,你就总是会怯怯的,好像车子随时都会骑到你头上,不是你掌控车,而是车驾驭你。

所以任何东西还是要用心的持续的多加练习,熟能生巧,量变一定会达到质变。

另外就是我跟的一个读书拆解社群,那个群主葛叔,也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角色。他每天拆读解书一本,带领着群里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这种有输出倒逼输入拆书讲书的思维,真的很厉害。我是从年初到现在,一直见证着他的成长和变化。读书多的人,自然眼界和谈吐都会不一样,他的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会更不一样。从他的言行举止和很多种细节都能够感觉得到。

这也是输入的重要性,输入就是知识的源头,我们一定要多加重视。

接下来的时间,我刻意规定自己每个月读三本书,把每天的输入具体统计到量和具体页数。

让自己持续阅读的习惯慢慢建立起来。

2.提高输入的质量。

在一边提升自己读书质量密度的同时,也要去筛选读书学习的质量。

因为好的有质量的知识可能带给你成长和价值,而如果是低质量的阅读和输入,可能会耗费你的时间,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好的输入质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好像人生的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所以我们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人生不仅要努力,更要学会取舍和选择。

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奔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接下来我也要去提升自己,选择筛选的能力。学会区分好与坏,对与错,疏与浅!

因为我们人生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去阅读好的书本,多去结交,对自己人生有正向意义的朋友和圈子。

那才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提升和滋养。

二.思考(洞察思维)

平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懒于思考的人。我感觉让我动脑子的事,还不如让我去干活,可能是因为太笨了。

曾经有一个老师形容过一个学生说。“你的脑子怎么那么笨,就好像生锈了一样,你左脑放了水,右脑放了面粉,左右动一下就会成为浆糊。”

其实我自己也很怕动脑,感觉很伤脑,费脑筋。

但是要想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思考是不可能逾越的环节。

通过学习老师的课程,让我明晰,关于锻炼自己的思考洞察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

1.洞察事物的本质。

去年在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是一个善于做决策和看准机会的人。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就能够做相对正确的决定和决策。

我当时就感觉他神乎其神,会感觉有些佩服他。但是我自己好像又做不到,我是一个头脑相对混沌的人,也害怕动脑子。

那从今天老师的课程中,让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洞察是我本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是一件事情,不仅仅要看到它的表面和浮沉,更要深入的去拨开表面的东西,看到内在本质的东西,这才是一件事情的关键。

因为决定一个人行为动作的一定是他的内在动机。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事情的呈现,必然有它的内在本质。

我也要试着学会这一洞察本质的能力。

我知道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可以练习。但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我愿意去践行他。

感恩老师的引领,让我认识洞察到如何变得更好的本质和核心。

2.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够把各个时代的代表事件有规律的串联到一块儿。我在内心惊叹他们知识的渊博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我流着口水,踮起脚尖的发自内心最深的羡慕,我在想我如何才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原来他们的本质是能够洞察知识之间的联系,会把单个的知识串联成一张网,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其实是一种转化加工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也会刻意让自己练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的相同点共同处在哪里,不同点又在哪里?

我想通过刻意的练习,我也会变的像我羡慕崇拜的人那样。

3.善用收集起来的知识。

就是我们学习到的东西要多加去运用,如果学到一个方法技能和知识,你不多加善用。那知识就与你没有关系。只有你深度的应用,频繁的应用,他才会与你产生关系,作用到你。

比如我们经历过的故事,收集到的金句,在书写文章或者做沟通的时候。合适的地方就要恰到好处的用出来,应用知识的能力会让你越来越感觉熟练,越来越喜欢自己。

就好像我们买衣服就是用来穿的,如果你不穿那就是浪费。上帝给予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大把的时光。,是让我们尽情活出自己的,如果你不多加善用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那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为人生的时间就那么多,过了就没有了,不要等到自己七老八十的时候感叹自己没有珍惜时间,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爱自己想爱的人,没有吃自己想吃的东西。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尽情尽兴,少留遗憾!

三.输出(出口思维)

有一句谚语这么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也是很多人的真实体现。

有很多人学了很多知识,肚子里也有很多货,但却倒不出来。我自己曾经一度也有很深这样的体会。

就是感觉头脑里思绪万千,但真正要下笔的时候发现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东西和自己的内心不吻合。

那感觉让我很沮丧,后来才慢慢的发现,是自己表达输出的能力欠佳,不能够很好的用恰当的方式去传递表达自己的思维。

后来进入到007写作社群,这个社群其中有一句口号叫“用输出倒逼输入。”

在人生的大路上,积累学习很重要,产出结果更重要,输出  站在人生的维度就是结果的呈现,所以输出的能力同样重要。

下面总结关于输出能力的三个提升方法

1.持续高质量输出。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持续,一个是高质量。

持续就是让我们能够长期去努力,精进自己,而不是短时间或一个时段,因为短时间的优秀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长期的优秀才能说明什么。

高质量就是我们不仅在输出的同时,还要去提升自己的质量,只有在数量和质量两者兼顾同时去做,才会达到理想的一种学习效果。

2.建立正反馈。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是一个不太重视正反馈的人,因为总感觉自己写得不好,会羞于向外展示自己。

那在接下来的时间要去建立自己的正反馈系统。因为只有我们不断的把自己抛向观众,你才会得到更多的反馈,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便加以改进。

3.创造里程碑事件。

优秀的人都很注重创造积累好的里程碑事件,那其实是你自己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你自己能力的代表。

如果各方面都能力平平,没有里程碑事件。和明显的标贴。就会显得这个人很平庸,没有一定的影响力。

反思我自己,不是我不渴望里程碑事件。而是打内心里低估自己,感觉自己不行。所以就不会全力以赴去争取努力,好像总是给自己藏着一股劲儿。

我想我应该去突破自己,让自己在一件事情上能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也就疏通了自己能行,自己可以的那种争取和追求力!

总结:写作就是输入思考后的输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