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知识卡片」的第20张知识卡
制作来源:来自化书成课的培训内容
这个理论概念应该在培训圈中并不陌生,可以对于初入培训圈中的小白新人来说,刚开始完全不懂「建构」的是什么意思?为何可以称之为「主义」呢?
原本困惑我的问题,没想到在「化书成课」的开篇给了我定义的解释,即建立一套有意义的结构方法。
我引申一下,有意义或者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在于以下两点:
- 是否可以解决用户的直接问题?
- 传递的内容是否可以得到用户的认可?
1.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于第一个问题,就在于是否可以高效、快速地解决用户学员并不懂的问题。
或者是给与用户一个优化方案,提高效率并改变原来陈旧的方法。
这类方法会有两种解决方式,一个是「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普遍可应用的流程模式」。
通过这种「抽象化+细分化」的方法,设计成具体可实行的方案。
2.方法的传递形式以及可接受度
对于第二个问题,主要做的还是「降维思考」。
撇除培训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主要的工具、模式、方法都需要围绕着「用户体验」这个核心内容。
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体验去记忆新知,达到目前所谓的沉浸式深入体验。
学员不一定记得所有内容,但是一定记得他体验的内容。
综上,其实所谓的概念理论在加入了对象object 和方法method,对于内容会有更清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