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议论纷纷,至今仍余音未了。有为之高兴、有吃惊、有羡慕、有闲言碎语。一次听人说:“我那会的写作水平很高,只是一直没写,不然我也能获奖。”她说这话看起来不像是开玩笑,确确实实她曾经的写作水平很高,到现在还一直引以为荣。只是,莫言的写作不是为了得奖去的,而她人生的重心被各种潮流的焦点所牵引,所以,一切的潮流过去得到的是对今天自己所错过的叹息。人何尝不是如此,听最多的便是这句“想当年我如何如何辉煌,要是我怎样怎样,肯定现在就多么多么好。”
另一位朋友说起莫言,“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小学都毕业。”潜意识中认为,是各方面优越的人才具备得奖的资格,还是,他那资质都获诺贝尔奖了。羡慕中的叹息不免联想她到自己,又说:“我小学到初中作文经常获奖,刊登在作文报上,当时还有很多朋友给我来信,到现在我都记得他们的名字。”说完,“哎”的一声长叹,之后沉默了。
她看到我每天写作很是惊奇,“为什么你写了?看你每天忙的。”
又说:“我在09年的时候还偶尔写写,之后就再没写过。”
很多时候,人的想法都很不错,再好的想法也抵不过时间的冲洗。迟迟迈不开第一步,深思熟虑各种想法更无从下手,在观望中蹉跎日子。
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资源也不同,走着走着就更不一样了。
“要是……”包含太多理想的情怀,太多不靠谱的假设,尤其是在时间中的假设,自己显得更无能为力,多数是安慰之余一声长叹,时间又在此刻悄悄的流去。
自我感觉不善于交际,心里有很多的话说不出口,更愿意去想,这是我一贯表现。所以一直以“写”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怀。
之前一直想写,但迟迟没有动笔,以前不间断的写日记。最近几年读书多了,感觉自己再不像小孩子那样,没事就找一些娱乐的事情去消遣,更愿意选择安静的环境,喜欢和一个知心朋友散步,畅快的聊天。言语寡少的我很难融入嘈杂的环境,但对于熟悉的人来说,我又是那么健谈。不多说就观察和思想或想一些自己的事情。我不想修炼成人人都憧憬的全能型人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想成为交际专家,又想着落于各领域的行家,那是别人的事,对我自己来说,我不喜欢。
给自己更多的心里话便是“安安静静干自己的事”。很多在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人,做着毫不起眼的事。但是,时间久了,总会看到质的变化,反过来他们会吃惊。往往人引以为荣的事只是停留在引以为荣的事情层面上,因为有资本不缺乏什么,所以无需更深追求也过得潇洒。而那些没有任何资源的人,总会珍惜眼前的一切,并怀着感恩的心不断去摸索,勤勤恳恳的去做。回报总不会偏待人,当那些曾经让人看不起来的人和事发出光芒时,很多人就目瞪口呆了。
对于写作,我没想任何远大的理想,只在喜欢中有事可做。加入写作群是起初约束自己的好方法,但终极的成长不能依靠外部环境来约束,而是自己。喜欢写,就用心写。写到何时不知道,不强求结果,但求途中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