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提起这个话题,还是在上次。高考结束后平平无奇的十几余日的机械生活后面临的报考院校的选择。当时心心念念想去北方,差一点的话至少出省。结果落下一个没有出省的尴尬。
后来无数次幻想过和去北方同学白雪皑皑漫天飞雪的生活,也幻想过坐着绿皮火车几天几夜的长途旅行般的车程。如果稍微降一点标准,是不是自己现在也是在艳阳和白雪中的暖气屋子里打着另外一纸幻想着南方的文。
选择了南方,便开始享受着南方的好处。潮湿,空气清新。以至于后面去到北京实习,愣是被不见底的雾霾和干燥的空气给吓了几百遍。
现如今一晃又四年,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左边写着求学深造,右边写着步入社会,前面写着体制生活,后面写着随遇而安。
以前不怕做选择大抵是因为年轻气盛无欲无求,现在越长大却开始变得害怕。患得患失是通病,喜新厌旧是惯例。害怕迷茫却又身处迷茫,害怕孤独却又身陷孤独。
后来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记忆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学会衡量自己目前有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将来想做到什么地步,开始做了么?做了多少。
也便开始明白不应迷茫地躺着,而是应该学着去正视自己的选择。选择无对错,都伴随着利与弊,无人能幸免。得和失是人生之中的主旋律,在这个抉择的十字路口则更加让人纠结与难熬。
有坚定方向的人可以跟随着自己内心的感受一路向前,从而不考虑外界的因素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处于迷茫状态的人则会不知所措,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
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才是我们应该步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