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行合一
学习《弟子规》,重要的是知行合一!1080字,113件事,方方面面地讲了如何做人。要想《弟子规》真正起到修身作用,就要致知、格物,心领神会,努力把这些事做好。
现在,有很多人很浮躁,脾气也很暴躁,尤其是对自己最亲的人。我们教学《弟子规》的时候,有些小孩子就跟我们告家长的状,说家长经常冤枉他们,跟他们发脾气。我就教给孩子们:“《弟子规》早都告诉我们怎么办了,每当家长发脾气时,你就提醒说:妈妈,《弟子规》中说:‘怡吾色、柔吾声’。”圣人的话是很有效果的,小孩子们提醒了家长,家长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很多家长掉着眼泪对我说:“《弟子规》真是太好了,现在我在孩子的督促下,脾气改多了,原来老觉得老公不好,孩子不懂事,和他们发脾气,我一发脾气,全家人也都成了爆竹,现在才觉得是自己不好,把家搅乱了,没有给家庭带来温馨的气氛。”有一个家长说:“老公患有哮喘病,每次和他吵架后,他的哮喘病就犯,更加重了我的家务负担,自从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在孩子的提醒下,不发脾气,一年多了,老公的病都没犯过,我也觉得老公和孩子都那么好,自己很幸福”。
现在,很多孩子的业余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有的星期六上午学跆拳道,下午学钢琴,星期天上午学主持人,下午学写作,星期四下午学英语,家长带着孩子团团转,在学校学不好,回到家就家长就指责发脾气,弄得孩子越来越没有情趣,既是人去了,也是在那混时间。
有的孩子初来学《弟子规》时,从他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缺乏一些做人的基本规范教育,一些孩子的目光是游离的,缺乏定力。经过《弟子规》的学习后,家长就都反映孩子发生了变化,有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学一年多了,原来上课总是坐不住,经常得C,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他每天在学校都能得到一朵老师奖励的小红花,5朵小红花可以换成1面小红旗,当孩子高兴地把小红旗拿给家长展示时,全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孩子的脸上也发自内心地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我和这个孩子聊天说:“你妈妈表扬你学习进步了,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窍门吗?”孩子说,我学了《弟子规》,老师说要孝顺爸爸妈妈,爸爸每天要打两份工,经常是我都睡觉了爸爸还没有回家,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当我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或者做作业有错题的时候,心里就感到对不起爸爸妈妈,我就好好听讲,学习就越来越好了。
二、避免“四失”
《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说:学习的人常有四种毛病,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①有的人失之于学得过多,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贪多而不求甚解;②有的人失之于学得过少,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③有的人失之于过于轻略,急于求成,专找捷径;④有的人失之于遇到困难就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或畏首畏尾,停止不前。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教书的人,就是要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我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更要注意避免这四点。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做幸福人的智慧,学习助人为乐的智慧,长善救失,学一条做一条,踏踏实实地做人,使自己的家庭和谐,也多带给自己周围的人一些正能量。
三、学习《弟子规》的几点建议
学习《弟子规》至少要做到“五养”,即:养恭敬心、养好习惯、养自信心、养谦德、养自学能力。
1、家长与孩子一起先培养起学习《弟子规》的恭敬心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征得孩子内心的愿意,恭敬地向孔子像鞠躬,逐步达到由外在的形式内化到心里的对圣贤、对长辈、对父母的恭敬;
如果是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安静地、端坐在书桌旁,让孩子用手指着字读,这样的好处是①养成对“经典”的恭敬心;②培养“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时就要专心、认真;
2、明确学习《弟子规》的目的:立志学圣贤,使优秀的自己更优秀、使不够优秀的自己变优秀。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发生的一些微小进步,给予鼓励。
3、注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争取家长领读三遍,孩子就能记住,如果孩子以前已经背会了,就请孩子做老师,领着家长读,有利于孩子领导力和责任感的培养。
4、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及做事的责任心,更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一起“力行”,避免“长浮华”。建议孩子力行的,要先征得孩子的允诺并自觉做好。培养孩子的悟性和表达能力,多让孩子谈自己懂得了什么。要以表扬孩子的进步为主,如果孩子只是会背诵,而行动上没有进步,要在具体的事情上善于用事例引导孩子学以致用,不要包办代替。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务自觉做。知道怎样用《弟子规》自我教育,同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5、坚持“长幼有序”。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树立起威信,不能说了不算。与孩子约定,常用《弟子规》教诲相互提醒,如果谁做的不够好,就提醒说《弟子规》怎样说的?有错的一方要真诚地说:“哦,我错了!”并马上改!家长更要做出榜样。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相信在《弟子规》和家长的引导下,只要孩子发自内心地有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恭敬心;对家长及长辈的恭敬心,知错就改,孩子的“幸福之命”就能立起来,我们的孩子定会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定会是不虚度人生的!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中国谚语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为自己和家庭积福。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有关家庭教育及《论语》学习等方面的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