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5-1--5-11/13篇
5-1 “笑话”也能当真
鲁迅篇目:《对于“笑话”的笑话》
精典语录:“我也说句笑话罢, 吕不韦的行为,就是使一个人‘也能怀疑父母’的证据。”
(原刊1924年1月17日《晨报副刊》)
晚成斋微评:先生的笑话是:“吕不韦的行为,就是使一个人‘也能怀疑父母’的证据。”以文推断,范文澜先生似乎不大主张,“没有确凿证据”的怀疑,而先生则是相反。二者虽都以“笑话”言之,但其意自明。其实“笑话”也能当真。如眼下网上流传一则“移动老总如厕”的便是。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6日改
5-2 残缺也是昏谬
鲁迅篇目:《奇怪的日历》
精典语录:“我又一直看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终于没发见一个日曜日和月曜日。”
(原刊1924年1月27日《晨报副刊》)
晚成斋微评:按先生的引文,我也发见了一个“奇怪”,七天中不单少了日曜日和月曜日。木曜日不是也无吗!--除非先生摘引有误。这“岂但‘宜剃头捕捉’”表现了一年一年的加增昏谬而已哉!”
该有的却残缺,这也是昏谬的表现!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6日改
5-3 该“纠正”的还望纠
鲁迅篇目:《望勿“纠正”》
精典语录:“我因此想到一种要求……但若自己于意义不甚了然时,不可便以为是错的,而奋然‘加于纠正’,不如‘过而存之’,或者倒是并不错。”
(原刊1924年1月28日《晨报副刊》,后收入《热风》)
晚成斋微评:先生所言,自然是不错的,但也仅限于此。若果真错了的还得“奋然加于纠正”才好!也正如先生于此文中,先把汪原放先生成了“古人”,后改为“未经成了古人”一样。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6日改
5-4 古已有之,今尚有之
鲁迅篇目:《又是“古已有之”》
精典语录:“而且因为我是不甚相信历史的进化的,所以还怕未免“后仍有之”。
(原刊1924年9月28日《晨报副刊》)
晚成斋微评:“今尚有之”的事,大多是“古已有之”。比如“文字狱”、“个人崇拜”、“冤假错案”、“贪官污吏”、“江洋大盗”、“奸商”、“娼妓”……而此类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信还会“后仍有之”。
历史仅管有倒退和反复,但总体还是“进化”的。对此,先生“不甚相信”,我却信!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6日改
5-5 从“文学救国”说开去
鲁迅篇目:《文学救国法》
精典语录:“我似乎实在愚陋,直到现在,才知道中国之弱,是新诗诗人叹弱的”。“为救国的热枕所驱策,于是连夜揣摩,作文学救国策。”
“凡太长,太矮,太肥,太瘦,废疾,老弱者均不准做诗。”
(原刊1924年10月2日《晨报副刊》)
晚成斋微评:先生文风之尖刻辛辣且雄辩、幽默,端的是了得,令后辈如我不得不佩服。
诗,自然不能令国家强大,但也不至于叹弱。
文学救国的力量和作用,真的还不那么直接。明,朱隶驱瓦剌于漠北;戚继光逐倭寇于海外,全靠的是军力。但“文化的力量”也绝不可小觊。据称世界古之十大帝国,如今唯中华一家硕果仅存。究其因,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优秀的中华文化面前,再强大的异族也被同化!你不承认也不行!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6日改
5-6 活该倒掉
鲁迅篇目:《论雷峰塔的倒掉》
精典语录:“‘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原刊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1期,后收入《坟》)
晚成斋微评:“并不见佳”的 “雷峰夕照”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间,活该倒掉! 何况它还压着个人见人怜的白娘娘呢!再说,大凡人造的高高矗立的玩意儿,“倒”掉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迟早而已。但人们终究不能因想到要“倒”而不造,故而“并不见佳”的东西还是愈来愈多!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7日改
5-7.1 怒其不争……
鲁迅篇目:《论照相之类(一)材料之类》
精典语录:“所以月经精液可以延年,毛发抓甲可以补血,大小便可以医许多病……”
(原刊1925年1月12日《语丝》周刊第9期,后收入《坟》)
晚成斋微评: 先生揭露s城同胞的愚昧,怒其不争,痛加鞭鞑,亳不顾及他们的“体面”,真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7日改
5-7.2 既是主人,又是奴才
鲁迅篇目:《论照相之类(二)形式之类》
精典语录:“……孙皓,治吴的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一降晋,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原刊1925年1月12日《语丝》周刊第9期,后收入《坟》)
晚成斋微评: 常语: “临下骄者事上必谄”,简直是一铁律似的,刻划了那些既是主人,又是奴才们的嘴脸。中国古往今来,恰恰独多在主人面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又是主人的 “两面人”。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7日改
5-7.3 男人扮女人
鲁迅篇目:《论照相之类(三)无题之类》
精典语录:“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就是男人扮女人”
(原刊1925年1月12日《语丝》周刊第9期,后收入《坟》)
晚成斋微评:“男人扮女人”,扮好了比女人还女人,这有例可证:昔有梅兰芳大师;今有李玉刚新秀。你能说这不是艺术?但这也仅见于舞台上的极有限的少数人。离“最普遍”真还差得远着哩! 说是“最伟大最永久”更是“捧”过了头。想来先生是把反话正说了而己!
2010年10月15日 2012年2月27日改
5-8 并非“说不出”
鲁迅篇目:《“说不出”》
精典语录:“‘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就是一个‘说不出’,所以这三个字,也就替得五千言。”
(原刊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1期,后收入《集外集》)
晚成斋微评:说“说不出”,其实还是说出来了。先生云:“我以为批评家最平稳的是不要兼做创作。”,其意简要明白,即就是再好的“批评家",倘创作起来恐怕是要被人“喝倒彩”的。如此,在先生的眼里便不“平稳”了。不过,窃以为:先生之言似乎也不确。别人姑且不论,就以先生而言,不就是一个数得上一流的批评家吗!同时,先生的创作不也作得很“平稳”。故批评与创作并不水火不相容,尽可“兼做”。倘先生泉下有知,不知以为然否?
2010年10月16日 2012年2月27日改
5-9 别让“天”背黑锅.
鲁迅篇目:《烽话五则》
精典语录:“‘天祸中国’。天曰:委实冤枉!"
(原刊1924年11月24日《语丝》周刊第2期,后收入《集外集》)
晚成斋微评:中国祸多,故曰:“天祸中国”。其实,除少数灾害性的地震、海啸、洪灾、干旱外,大多数的祸与天何干?何况,天普照着同一个地球村,幅员辽阔的也非独中华一家,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就我们死人还特多呢?把祸赖在老天的账上,这是“借祸于天”的手法。凡不抱偏见,且又非十分愚昧的人,都能辩得清。这分明是:人祸!
但愿别老让“天”背黑锅。
2010年10月16日 2012年2月28日改
5-10 怪鸱的恶声(一)
鲁迅篇目:《“音乐”?》
精典语录:“总之:‘你听不着就该怨你自己的耳轮太笨或是皮粗’!”
(原刊1924年12月15日《语丝》周刊第5期,后收入《集外集》)
晚成斋微评:世界倘无音乐,不知何样?还真的不敢想象。
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音太低,听不到;音太高,受不了。所以“音”不仅要响得恰到好处,而且还得好听,好听了才会“乐”。如今不少艺人的“音”,不是大声嘶吼就是似和尚念经, 听了身上直起鸡皮,别说乐起来难,恐怕恶心还不止。这种音,仅管他们中不少标榜为“自创”,可在我听来近似怪鸱的恶声。
怪鸱的恶声(二)
晚成斋微评:把有些艺人的歌声—音乐—比作-怪鸱的恶声—恕我不恭了。但自省不是“耳轮太笨”,更不是“皮粗”。掐一下大腿—疼。所以也非“发昏”、“发热”,那就怨不得我自身了。那该怨谁?是应怨盲目追星的“狂少”?还是怨滋生“怪鸱”的“风云”?
2010年10月17日 2012年2月29日改
5-11 先生不喜“持中”
鲁迅篇目:《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精典语录:“风闻……其人者,往往 背里褒贬我,褒固无妨,而又有贬,则岂不可气呢?......报仇雪恨,《春秋》之义也。”
(原刊1924年12月15日《语丝》周刊第5期,后收入《集外集》)
晚成斋微评:世人无论今古都喜欢听好话,即便是“真龙天子”也不例外,故有“千臭万臭马屁不臭”的俗语。看来,先生也难免其俗。其云:“褒固无妨,而又有贬,则岂不可气呢?”继而效“《春秋》之义”欲“报仇雪恨”。可见,先生对贬其者,恨之又恨。那么,对其不褒不贬可乎?恐怕也不行。因为,一来“持中”是不易的;二则先生不喜“持中”,这可从《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一文中看出。
2010年10月17日 2012年2月29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