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深描”一词。
深描,是根据解释学的理论而建立的一种叙事来研究教育的方法。因为有些现象由于其不同的存在条件而无法作有目的的研究,解释学方法是唯一可优先采用的方法。
郝老师举了两个课堂记录,对比就发现了其不同。机械记录,为揭示事物本质;而深描,可以有师生对话、神态表情、教学方法与过程等,让读者理解课堂的本质,有“原来如此”的思想震撼。
我立刻想到了,我们每周一次的听评课,在听课时,就是在记录课堂过程,是机械地记录,基本上是老师讲啥就记啥,偶尔在右侧写出自己的想法与感悟,那是是肤浅的,几乎不用动脑子,也就达不到应有的听课效果。
新任校长上学期曾要求过:不要记录那些过程,要对接自己的设计,写出感悟,写出思维的“碰撞”,但是,改变很小。
学习了“深描”之后,才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才知道自己不知道!设想,如果,每次听课都以深描的方法记录下来,那该是多大的收获呀!不管讲课人讲得好与不好。
但是,深描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的吗?不是的!深描,需要描写者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与叙事水平,能够全面看到事物本身,关键是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对本质的把握能力,是需要长期磨练才能掌握的。另一方面,在深描练习中,要防止抒情、讲道理、缺乏节奏的不成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