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对即将迎来宝宝的父母这样说
A.孩子的出生本应得到祝福,这是一群“expected baby”(被寄予期待的婴儿)。
B.婴儿哭泣其实是一种信号,第一层含义便是宝宝在寻求母亲的怀抱。通过哭泣这种“语言表达”,他们寻求与母亲进行交流,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学会与他人接触,即学会某种社会性。
C.育儿不需要过度用力,保持适当的节奏就行。不要制订育儿计划,因为即便想按计划去洗衣服、喂奶,很多时候也会出现突发状况。母亲最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一旦垮掉,育儿也无从谈起。
2.“正因为我在工作,育儿时才更有动力”
而想要让这种母性保护的传统在职场生根发芽,用人单位则必须调整人员配置,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否则一切无从实现。
3.从育儿复归职场的助产士们的心声
不用说,医生与护士的人员配置必须充足,其中勤务体制是关键。不改善这一点,就没法避开过劳问题。依靠少量医务人员,根本不可能提供优质的看护服务。只有人员配置充足,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4.让离职率锐减的住院部
作为父母,哪怕自己的孩子身有残疾,也希望他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玩玩具,尤其是能对会发出声响的玩具抱有很大兴趣。而这些事情都有育婴师为他们考虑,并花心思耐心实践,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
5.奋战中的地方诊所
A.所谓家庭,便是孕育生命的场所。希望大家都能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下一代。
B.分娩是谁的事?毫无疑问,是夫妇的事,因为婴儿是夫妇的结晶,女性可以通过身体感知到婴儿的存在,男性只能通过认知。
C.女性怀孕后,满含爱意地在体内孕育胎儿,历经痛苦后诞下新的生命,这样的生育才有意义。
D.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家齐心协力,希望在怎样的社会、怎样的世界中抚养孩子呢?至少笼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做出生育的决定,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时代充斥着太多不安因素,暗淡无光的现实让人无奈,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拯救这样的世界,请一定认真抚养他们。请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身边有人倒下,孩子能主动对他说别害怕;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孩子愿意主动为他做些什么。我的工作,是为社会创造更多健康的家庭。我坚信女性能够凭借与生俱来的力量孕育生命,为此,我通过自己的工作支援女性的分娩。
E.所谓优质生育,是指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希望父亲能够陪伴孩子的母亲度过这段她们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诞下新生命的时光。
6.质问医疗水平高度发展之后的时代
不同的成长时期有不同的烦恼。为孩子与家人排忧解难,恰好能够发挥访问看护师的巨大作用。
7.当孩子的容身之处减少时
母亲和孩子没必要刻意分开,在某段特定的时期,哪怕成天黏在一起也是好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自然地离开母亲。日本已经变成不愿意花时间等一等的社会,工作固然重要,然而花一些时间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很重要。勉强把孩子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孩子便会产生被妈妈抛弃的感觉,心里的不安会越来越强烈。
8.心疾患者的光明未来
倘若在职场,心脏病患者也能享受与孕产妇类似的待遇,那么大多数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便能正常工作、结婚、组建家庭,描绘光明的未来。
9.收获好成绩的“职业妈妈小组”
A.被社会视为包袱的弱势群体,不仅有疾病患者和残疾人士,还包括“养育小孩的女性”。头胎出生后,六至七成女性会失去工作,这一现状对社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高龄分娩的增多,新晋父母要担负育儿和赡养双亲的重任。这种时候考验的便是家人间可以维持怎样的理想状态,以及社会能够为生育问题提供怎样的支援。
10.理应重新认识的母乳价值
哺乳行为不仅对婴儿有利,对母亲来说也有许多好处。该书指出,婴儿吸吮母亲乳头时可促进母体分泌催产素,这种激素能加快子宫的修复。此外,有研究指出,哺乳行为还能大幅降低女性在绝经前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的风险。
11.备受瞩目的“袋鼠式护理”
A.堀内教授指出:“新生儿的行为让母亲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分娩后,婴儿需要度过一段从胎内到胎外的适应期,同样地,母亲也需要度过这段身份转换期,袋鼠式护理不正是为这段时期而准备的吗?”
B.多贺医生指出:“在由夫妻与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中,要求父亲在育儿方面发挥出比昔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当前处于育儿期的夫妻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体验‘袋鼠式护理’,更早、更高地培养出爸爸们的父性。”
12.构筑互帮互助的场所
按福利行政的相关规定,婴幼儿是婴幼儿,老年人是老年人,残障人士是残障人士,各自设有专门的机构,并不统一建在一处。这就好比地方政府,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很少。
13.营造能够生育的社会
A.堀内教授烦恼地说:“将育儿放在天平上进行利益换算,这种认知方式多少让人感到失落。对父母而言,孩子只是孩子,并非工作对象,不过,即便是掌握了专业技能的育婴师、护士、儿科医生等,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未必能够妥善处理亲子关系。在这方面,父母需要用到的不是知识或技巧,而是凭借直觉与主观意识去体会,为此在某些瞬间维系十分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必要的。”
B.大多数女性在怀孕后辞职,不论处于哪个年龄层,最终都会失去自己的工作,导致出生人数减少、出生节奏放缓。在日本,只要女性因分娩而离职,之后想复归职场的话,大多只剩非正式员工这个选项了,收入也大不如前。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高昂的育儿费用,选择了不生。
C.另外,传统社会观念认为,尽管生孩子是男女共同的事,然而育儿和家务却该由女性承担。男性只要“协助”“帮忙”就行,这种观念本身便是错误的。
D.东京女子大学的柏木惠教授强调:“这个时代,女性首次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生活,并不是任性的体现。排斥女性怀孕的企业之所以那么多,是因为社会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价值。为了增加托儿所、创造让女性安心工作的环境,必须提升育婴师的待遇。不过,孩子的存在即意味着需要抚养,一味将孩子丢给托儿所照顾也是不行的。父母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孩子,为了让自己‘做好父母’,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必须让男女共同参与育儿。”
E.对我们而言,“抚育下一代”本是自然而然的人类行为,然而如今的社会却在疏远、排斥它。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抑或他人的孩子,作为父母都无法给予他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好像日本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雇用环境逐渐恶化,社会构造日益复杂,结婚也变成困难的事,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弃育儿甚至虐待孩童——种种社会现实刺目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