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睡眠很重要,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睡眠问题,我也不例外。
没生孩子前,有时候会因为追剧、看小说等,自己主动选择熬夜,那时候感觉挺爽的。
大宝出生后,开始会因为频繁起夜母乳喂养而睡眠不足,后面训练得即使半夜起来喂母乳,也可以倒头就睡。
大宝小时候体质差,经常发烧、咳嗽。每到他生病时,我的神经都会高度紧张,就怕他烧过头了,还有好几次半夜带他去医院看急诊打吊针的经历。那时候,总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我不能睡着,我一定要看好我的孩子!”那时候的我,神经极度亢奋,即使熬夜不睡,也不知困倦,当大宝退烧了,病好了,才能放心地倒头就睡。
怀二宝时那一年,是我最辛苦的一年。老公去琼中支教了,白天我上班时,顺便送大宝上幼儿园,晚上接回大宝,还要负责煮饭做菜、讲故事和哄睡。那一年,校长满足我的心愿,让我全职教心理,刚好有全市乃至全省的心理赛课;那一年,还有二级咨询师的考试,也是最后一次全国统考了。我到底要不要去参赛?我到底要不要去学习和考试?老公说过我无数次:“高龄孕妇,何苦让自己那么辛苦?好好儿休息,顺顺利利地把二宝生出来就很好了。”可我心里总有一些念想和不甘:那一年,我37岁,如果不参加,等我把二宝生出来,再休个产假啥的,估计后面也没啥机会参加赛课了。考试也一样,错过了就不再有了呀。现在再看这段经历,其实就是当一个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妈妈与实现自己梦想的职业女性之间的冲突。
于是,每个周末,我骑车去国兴的海经院听课;每天晚上,等大宝睡着了,再爬起来自己看书、做题,写教案、做课件。甚至还有过晚上带着大宝去海经院听老师讲课,再冒着风雨骑车回家的经历。
现在想来,真的要感谢那么认真努力的自己,市赛课拿了一等奖第一名,省赛课全省第二名,二级咨询师的考试也过了,是那一年为数不多的拿到证的其中一个。
可是,用力过猛也有后遗症,那就是我的睡眠受到了很大影响。比赛结束后,大宝咳嗽了很久;二级考试结束后,大宝又得了严重的肠胃炎。于是,我又开始了不眠不休守护大宝的模式。
那时候的我,似乎总处在一种应激状态,比赛、考试、照顾孩子,每一个都是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然后我就启动了高度警觉的战斗模式来应对。当然,“战斗”是打赢了,但我的神经系统也始终处在高应激水平而难以松弛下来,这就是我容易失眠、睡不好觉的原因。
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呢。
2020年疫情上网课期间,看似不用上课,但实际上,线上教学更累人,当科组长和班主任的我还要填报无数个表格,还要搞线上教研。看起来,我们似乎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但实际上,能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我们的时间都给了手机和工作。大量的思考,会导致我们大脑皮层过于活跃,不易安静。生活中无数细小琐碎的事件,也会引起我们的情感波动,最终在你不觉察的情况下影响了你的睡眠。
明明很困,却还是不想睡,为啥?因为,白天的时间都给了工作,给了家人,给了孩子,唯独没有给自己。于是,夜深人静之时,总要刷刷手机,在视频和小说中满足自己;或是逛逛购物网站,用购物来补偿自己。现实中没有满足的欲望,没有宣泄的情绪,最终,也会在临睡时蹦出来提醒我们,或是在睡梦中用变形的方式来让我们铭记。
睡觉前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或是明天有什么重要活动要去筹备,理智告诉自己,要早点休息,明天才会有好状态。可是,就只是一刹那的起心动念,或许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然后,在睡梦中自动叫醒我们。
……
写到这,或许我该好好抱抱自己——我的身体、我的睡眠为我的情绪和思想承受了这么多,而我还在责备自己怎么就睡不好觉?
从现在开始,接纳自己的种种一切,感受身体发出的信号,好好觉察自己、探索自己。对自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自己舒服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