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爱酒之人,闲暇或小聚时,配一两个下酒的好菜,或者干脆一盘拍黄瓜,一份凉拌皮蛋,一碟花生米,不讲究的甚至就一把干辣椒,都能喝上那么三五七瓶啤酒,二四八两白酒。推杯换盏之间,酒酣耳热之时,馋虫得到了慰藉,感情得到了升华,真正皆大欢喜。但是普通人喝酒,顶多也就是白酒一两杯,啤酒三五瓶,图的就是一个安逸,喜欢的就是那种感觉。一旦超标,轻则胡言乱语、走路不稳,重则醉态百出,或呕吐不止,耍大耍酒疯,或酣睡不醒,远远谈不上酒神二字。
历史上因酒闻名的人不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讲的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陶渊明不仅爱喝酒,还爱写饮酒诗,其酒情诗意,在文坛和酒道中的地位,连同道中人(白居易号醉吟先生、外号诗王,可知一般)白居易都佩服不已,当得起酒神一称。还有李白,号称“诗、剑、酒”三仙,杜甫有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确是配得上酒仙二字。可见要想当的起酒中“神、仙”二字,一是要爱喝酒,会喝酒,二是不能误事,至少得在某一个领域有非凡的成就,不然光喝酒,天天醉醺醺人事不省,那是酒蒙子,人人讨厌。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陶渊明也好,李白也罢,那毕竟都是历史人物,距我们太远。但我身边真真实实的有两大酒神。在我们村有句顺口溜:要说喝酒哪家强,紫云山上刘先黄,先黄喝酒称无敌,除非碰到李之七。他俩的酒量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我们村上下一两千口人,包括镇上县里也经常有人莫名而来找他们拼酒,他俩却总能屹立不倒,慢慢的名声在外,双双获得“酒神”称号。虽然是民间戏言,但“紫云山上有两个酒神”的说法不仅让两人名气大增,也让村里的干部和我们同村的村民都大感有面子。每次别人一听说我是紫云山的,哎呀你们村有两个酒神,你认识不?咋的不认识,李之七还是我堂哥呢!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连自己不仅都有点飘飘然,好像认识酒神,自己也沾染了一身的神仙气。
但生活可不能只有酒,酒能浇愁,酒能解忧,但偏偏不能当饭吃。就算是酒神,那也是要吃饭的,何况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他们可不能天天靠喝酒活着。好在紫云山地处偏僻,自然资源丰富,两个酒神在农忙之余,砍点楠竹,上山打点野味,挖点药材,日子过得倒还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