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直中学 潘晓强
清晨醒来,习惯性的看篇新教育文章,今天读了一篇蒋自立和李振西两位老师的精彩对话。直至上午仍对文章中两个词语不能释怀。这两个词是蒋自立老师对教育本质的思索与思考,更引起了我半天的反思。
第一个词,“他我教育”即来自受教育者外部的教育。
第二个词,“自我教育”是和“他我教育”相对应的,是通过受教育者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他我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而现实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感受到最多的却是“他我教育”一直大行其道,不管是日常课堂教学的课堂教育还是班级管理,我们的习惯做法是老师下达指令或学习任务,然后在教师或学习小组长、师傅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我们的常规、习惯做法长久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被动式学习,由此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受班主任或教师干预的影响过大。一旦教师干预或学习指令缺失,学生学习就进入真空状态。我校个别班级早读前的学习状态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早读前如果黑板上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学习委员、小组长、师傅的督促,早读前早早到教室的同学总有不少在座位上茫然的无所事事。
“自我教育”恰恰能补足“他我教育”的缺失。古今著名的教育大家都没有忽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家。他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对如何当学生的见解却与众不同:“人永远做一个学生,这对于他的老师不是好的报答。你们为何不扯碎我的花冠呢?你们崇拜我,一旦你们的崇拜对象倒塌了呢?当心,不要被一尊石像压碎了你们!……你们还没有找到你们自己,就已经找到我了。一切信徒都如此;所以,现在我教你们丢开我,去发现你们的自我”。
丽玛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她认为:“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叶圣陶憧憬這样的教育境界:“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论说了真正的教育: “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周国平也说 “学历和课堂知识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由以上教育大咖的名言可以看出:“自我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常态,是不能缺失的。作为教师怎么让学生建构起“自我教育”的模式并让它成为常态呢?当下的新教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李镇西老师也曾说过“教育就是以生命润泽生命”,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内心。当然还有很多新教育实践者的有效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今后,争取自己在也新教育实验的实践中在引领学生在建构“自我教育”模式上积极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