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方便。但不知为什么,许多人的孤独感却越来越强。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味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
而如今的电话、微信让人们随时想说就说,快节奏的裹挟让大家渐渐变得不再字斟句酌,也很难再有那种想要永久珍藏只字片语的冲动。
周围的人不少,内心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不仅是普通人,很多文学名家们对此也同样体验深刻。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是一本讲述岁月与生命的散文集,共收录了蒋勋、余秋雨、张晓风、白先勇、余光中等多个文坛名家的经典散文选篇。他们用温情细腻的语言缓缓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在这个孤独的时代传递着温暖和治愈的力量。
张让在《旅人的眼睛》中写道:“我喜欢慢慢走过陌生的城镇,给自己充足时间领略新的空间,让自己浸透那里的气息。我理想中的旅行是慢,是体会而不是观光。”
的确,现在的很多旅行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参观风景,跟着导游听听千篇一律的解说词,到名胜古迹打卡留念,匆匆来过、慌忙赶场,却很少有人悠闲地在城中散步,细细品味当地独有的风格和人们的生活气息。
犹记得几年前跟团旅行,导游在大巴车的行驶途中给我们讲解景点,下车后竟然只给我们20分钟用来照相,半小时内必须全部集合、向下个景点出发。
这点时间真的只够排队拍个照,完全没功夫细看景点,更别提会有什么旅行的美好回忆了。
张让说,旅行的终极意义不过是一种心境,通过空间的移动来挣脱时空的束缚。它的乐趣来自没有匆忙、紧张、被迫的轻松和自然。
所以旅行应该以自己的方式,遵循自己的步调,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而不是紧跟他人的脚步,看别人想告诉你的、想让你看到的,那样就失去了乐趣。
在《催魂铃》中,余光中先生认为电话铃声简直就是让人悚然惊魂的现代版催魂铃。刺耳的铃声一响,那一阵接一阵急促而尖锐的声浪,搅得人心烦意乱,如惊弓之鸟。
无论你原本在做什么,哪怕是在如厕、沐浴,只要铃声响起,瞬间警铃大作,生怕错过什么人带来的重要消息,赶忙提上裤子、披上衣服,直奔电话而去。
而随着四个女儿相继长大,他们的男性朋友把电话打到家中时,也时常让余光中先生的内心颇不是滋味。熟悉家人的对着听筒的窃窃私语,最是能扰乱老父亲的心弦。
先生特别怀念曾经没有电话的时代,那时的家庭生活非常安静,只要把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而如今,私人时间被电话铃声搅得七零八落,让他连静下心来工作都难以做到。古时那种“鸿雁锦书”的意境也再难体会。
除了旅行与电话之外,《人间孤独,却有温度》中还有蒋勋的儿时除夕记忆、司马中原童年时捕捉蟋蟀的乐趣、古蒙仁的澡堂回忆、钟怡雯失眠的痛苦、阿盛记忆中厕所变革的往事......
俗常生活在这些文人的笔下变得生动流畅、极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老一辈作家们在岁月洗礼中的温情体悟。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困惑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领悟生命的智慧,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孤独、看待岁月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