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是受盛之官,学习最主要的能力是受纳能力,就像小肠一样,所以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学习是能力的训练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很难量化。就像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是能力的训练过程,但是这也很难进行评估。结合当下的教育,家庭教育不用再补充知识的内容了,而应帮孩子提升能力的训练过程。家庭教育应该做到两点,第一点是自己作为成人来说的系统性学习很重要。学习是为了与生活能够结合起来,而学习也并不需要多付出时间。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学习和生活割裂了,所以我们应当把他们融为一体,生活即学习,工作即学习。第二点是家里的孩子是看家长是怎么样生活的,怎么做学问,怎么把生活与学问联系在一起的,家长做细微的事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孩子都会很详细的观察到这个过程,实际上这就完成了家庭的教育。这也要求我们成年人的思维要不断的更新,不断演进,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通过多和孩子交流,或者家长之间的交流,孩子也会吸收到,让孩子的头脑中提前注入整体观。比如最近美国德州要独立的问题,英国脱欧的问题,这些都是一种癌症思维,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只想着自己局部的利益,而没有站在一个整体去考虑。所以在一以贯之的系统下是你的行为对,而不是你的结论对。
什么是缘分?缘是虚无的,身体里哪个脏腑是虚无的?心。虚无的心代表联系,缘也代表虚无的联系。从阴阳角度讲,缘是阴,分是阳,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心是会分开的,而小肠又会泌别清浊。所以缘来了,好朋友相知,下一步就会通过泌别清浊,通过交流,接触看看有没有分。是有缘分还是有缘无分,泌别清浊以后没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叫有缘无分。就像我们吃东西,吃胡萝卜,胡萝卜进入到了我们的身体里,但是小肠如果不好,不吸收,第二天就会在大便里看到胡萝卜,这也是有缘无分。又比如我们孩子学琴,拉琴和谱子是不是有缘。如果拉下来了就是有缘分,如果没拉下来,就是有缘无分。所以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能够与学问结合在一起,是一体的。
孩子的成长与孩子的学习哪个重要?家长都会说成长重要。而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缘起,缘分,发生真实的链接,跟孩子的成长都息息相关。
学习:需要对知识有研磨能力,分解能力,破碎能力,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学习前首先要有接受的兴趣,有兴趣才能接受,所以成年人要不断的研究具备整体的系统性的人,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教育对生活来说是生活的副产品,如果把教育当成生活的主产品了,孩子会受不了。在古代,为人师表是说老师大部分是一个学者,比如孔子,韩愈等,学者做教育,教育是副产品,因为学者一直在研究问题,他的学生观察他是如何研究的。就像古代师带徒,老师说的很少,学生都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而古代学者讲课不是为了教,而是不断在研究,所以他对每一代学生讲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做老师是一个展示,就像我们说的言传身教,真正好的老师是身教,特别是传统领域,更多的是通过身教来完成的。知识是不断重复的,而学问是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展示的是不断更新的思维。当下孩子的厌学是因为学的东西与生活没有连接。我们要关注学的东西之上有无统括性的系统。无论让孩子学什么,要给孩子上面有一个统括性的系统,有共通性。在古代特别注重这一点,比如奇技淫巧。现在的教育缺乏共通性,无法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所以孩子会觉得不真实,就会产生厌学,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的能力。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生食和果蔬汁排毒。我从传统学术来解释,排毒属木,泄的是肝的阳气。脾气泄了,所以脾气变好了。但是从整体来讲,如果肝强大了,脾土怎么样呢?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如果强调了片面,就会跑偏。所以这种排毒方法也许能让有的人受益,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忙与闲:我们每天的生活有时会很繁忙,而这也让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忙与闲很好的协调好。节律性调整的要自然,在事情切换中自然完成的就会很舒服。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区分出来。从心态上,从认知上去调整,把一些事情作为是忙的,一些事情作为是闲的,让它们自然的过度好,这样就不会每天都觉得自己特别忙了。
现在有的孩子对课堂知识听不懂,而有的孩子是听懂了(能消)但化不掉。还有的孩子是听懂了,能消,能化,但是运不出去,即让知识不能运行起来。所以学习知识,头脑要保持流畅的运行很重要。还有的人原有思维模式很坚固,说明胆不灵活。所以在统一体系下,知道一点就可以去做,做着做着就会知道更多了。
今天的书灵观点:1.行为对比结论对重要。2.教育孩子,家长是不断研究具备整体系统性的人,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