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你说的别人不懂,这个诅咒不可忽视
图书介绍
《认知天性》一书,由罗迪格为代表的11位认知心理学家共同编著。在本书中,首次提出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为人类提供一种简单学习法则。
关于认知天性,我们在此继续了解学习的知识诅咒。
来自第五章《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P126
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教师通常会受这种错觉的影响——认为微积分非常容易的教师,在面对刚接触这一科目或是学不好这一科目的学生时,就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诅咒”。
P129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得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以一个物理学家为例,她可以创造一个由物理规律构成的心智模型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或是动量守恒定律。她会倾向于用这些基本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靠问题表面特点的相似性将其分门别类,例如问题中涉及的装置(滑轮、斜面等)。某一天,当物理学教授要讲物理学入门知识的时候,她会讲怎样用牛顿力学中的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而忘了她的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骤。教授假设她的学生会轻松地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这就是元认知错误,是对她知道的东西和她学生知道的东西之间匹配程度的误判。马祖尔说,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让一个人在心里默唱一段普通的旋律,并把旋律的拍子打出来,然后另一个人根据拍子去猜旋律。总共有25组给定的旋律,因此从统计学上猜对的概率为4%。有意思的是,默唱旋律的人认为对方能猜对的概率是50%,但实际上听拍子的人猜对的概率只有2.5%,还不及统计学概率。
「I,重述知识」
知识诅咒,是指对某一个知识技能掌握得十分熟练之后,该知识技能就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忘记了我们在掌握该知识技能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会认为该知识或技能就像会吃饭一样简单,由此在教他人时,会跨过或者省去很多步骤,导致他人难以理解的情况。
人们产生的知识诅咒,属于人的元认知错误。会产生对他人的认知误判,发生沟通不畅、认识不足等情况。
「A1,激活经验」
梳理我建立的心智模式:
1、建立目标一定要使用SMART原则;
2、复盘前一定要设置目标;
3、出差期间很难进行前期规划的重要不紧急工作;
4、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情;
5、女性有权选择不生小孩。
......
对于上述列举的心智模式内容,有其正确的部分,但也有其不对的部分,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心智模式的使用边界。以第三条为例:
出差期间很难进行前期规划的重要不紧急。
关于这个心智模式的内容,不适用于出差很悠闲的情况,或者不需要出差的人,或者常年出差的人。但适用于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在出差中被琐事困扰的人。
这样的心智模式是否正常合理呢?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时间是在“出差期间”,那么出差期间与常规的工作日有什么区别呢?包含如下情况:
1、不能早九晚六的正常上下班;
2、不能有大段时间的投入;
3、不能把精力放到合适的事情中;
4、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5、出差期间可工作的时间段,环境不支持工作;
6、出差期间持续的或高强度的操作。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是如何投入时间精力在重要不紧急事项上的呢?包含如下情况:
1、有较长的时间段,一般以半小时为单位;
2、不被人打扰的时间段;
3、具备所需的工具(如电脑、手机、纸、笔等);
4、较好的精力。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进行日常重要不紧急事项与出差期间不能进行的差别与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调整:
出差期间,如基础工具具备的情况下,可进行小时段重要不紧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