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表现出低情商的人,依据我的观察,他们都是智慧超群之人,都有着明确的职业目标。记得当初踏入这家公司之际,我的引荐者,即我的上司,他带领我参加面试,而对方是某独立工作室的主管先生。他当时表示,他们追随的是集团内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那时,我对此人事一无所知,仅清楚我需要通过打工赚取学费以备考证。我的目标确实难以言表,毕竟上司将我视为枪手,正是看中了我毫无野心且勤奋工作的特质。
三个月的试用期被压缩至一个月,在正式入职之前,我与某部门的宁总监前往云南,为了与这位客户洽谈传播业务,我独自熬夜研读了大量资料,并在现场担任宁总的助手,陪同客户一同走访市场。一边审视客户店铺的品牌形象,一边了解云南市区中心的旅游现状。在出差的三天里,我与宁总相处融洽,她不愿承担的任务,我全盘接手并为她完成,展现出了职场上的“吃苦耐劳”精神。回顾那时的我,已年过三十,却如同孩童般无忧无虑。然而,我既然怀揣着自己的野心,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我都必须为实现自己的野心付出代价。自云南出差归来后,我迅速通过了考验,顺利转正。随后,上司将我介绍给各部门的领导处理事务。
在转正不久之后,我秘密报名参加了专升本的学习,利用周末及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获取学历和荣誉。这就如同古人所说的科举。当时我正在从事传播工作,原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考取新闻记者证,但经过深思熟虑,学历一直是我的短板,高中时选择的艺术科目未能进入美院,后来也未曾创业,我的前半生可谓喜忧参半,最后还是选择报考师范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当时有一位老同事比我先报名就读,我紧随其后加入这个学校的专业学习,成人教育的目标都是明确的,当我拿到教材和相关课程后,深入研究师范学校的管理文化。实际上并非要成为老板或管理者,在阅读完这些课程和教材后,我意识到许多商业法则都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学老师并不会主动教授你如何赚钱,而那些所谓的直播、成功学,都是基于这些基础理论,构建了一套营销说辞来欺骗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
当我一边攻读本科学历,一边参与公司的工作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那些华丽的PPT,甚至是过度包装和美化的文字,都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精心打造的“销售策略”。使我明白做人做事更应坚守原则,避免过度吹捧产品功能,为社会和传播环境构建健康的“营销体系”。那些所谓的职场斗争文化,皆是作家未曾经历过职场生活而虚构的剧情,扭曲现实的同时,为了制造剧本里矛盾冲突的看点,而夸大了错误的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我确实为了实现读书的野心,对各部门的领导并不完全顺从,也不会趋炎附势,母亲们认为我与外界人士难以相处,我却反驳她们,现实中的同事,根本不值得我们对其低声下气,这与情商无关,而是与我们的做人原则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