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上面的标题是我在简友中看到的一个观点,同感随感记录如下: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现实中,别人都是你修行的样本(因为是你自己) --一别人的不好就是需要你自己注意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当然,别人的好,也是你需要学习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点,或者说是有见不得别人好的毛病。这也叫反观自己或者说是观自在。

以上也算:悟后起修吧!

“ 六祖禅师是典型的悟后起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的也是悟后起修。现实中是否能先修后悟或者边修边悟?应该是不能绝对否认,但现实中的所谓看破红尘出家的,大多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或者是遇到了生活中的困境才出家的,更有甚者进而出现假和尚,假尼姑,(少林寺还能上市?还有科级,处级等丑闻怪象)。所以,真正的修行在红尘。以佛道两家出世,用儒家入世,先出世,后入世才是正道!这就是大家通常讲的向死而生吧!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不能反客为主

生活中有太多的误把身体当主人的!因为误把身体当主人,为了身体上的那点多巴胺,有多少人轻则混日子而不知活着是为了什么,重则为了身体的一己私欲而挺而走险与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也可以说这也是大多数错误的本质与根源。

心经里说,外在的影像是你内在的投射,有人喜欢你,那是他在你身上,照见了他喜欢的特质,跟你无关,你淡然面对, 并做回自己。

有人讨厌你,那是他在你身上,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跟你无关,你坦然面对,并做好自己。

有人欣赏你,那是他透过你,碰撞了内在的自己,跟你无关,你欣然面对,并平静做自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或者离开,爱或者怨恨,都只是遇见了自己,学习成长 ,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的投射机制:你以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一一一三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