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作品一定程度上主观的观感为多,记得大学时期第一次看《乱世佳人》的时候,最终点关注到的是斯嘉丽顽强的生命力,是一个女性的成长,甚至是一种黑色生命力,那种感染力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的我心里深深埋下了影响力。 很多年后重看《色戒》才让我再次感染,这应该是中国影史里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李安导演真的是温柔的,就像镜头前做采访时,面带微笑娓娓道来的温柔感,当初拍《断背山》的时候,国外很多人就感慨,也只有中国籍导演的他才能把一个人内心戏拍得如此细腻,如此柔软又打动内心。我想《色戒》无疑是一部优秀的谍战片,只可惜太多人只关注了所谓的激情戏所谓亮眼的部分,我倒只想站在王佳芝这个女人角度看到了她的一生。
要说人的一生愿意选择在平淡安全中度过一生,还是会选择激荡起伏,惊险刺激,生命感受度拉到极高的体验中度过一生呢?甚至这一生是相当短暂。当然,她选择了后者,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态度,我并不觉得电影角色的她是迫于无奈的处境。第一次扮演麦太太色诱易默成是因为她内心喜欢邝裕民,为了邝裕民的话剧社理想也好,爱国行动也好,第二次选择继续接近易默成更加是她主动愿意选择的,为了曾经为完成的任务也好,我想更多的是当下生存的窘迫,为了每天的口粮,需要在战区排队领米,每天过着失去过去麦太太那种精致生活的内容,我想她更愿意通过再次进入麦太太角色远离当下灰头土脸的生存状态。毕竟现实的残酷,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的对比下,她看英文版诗歌,日文小说,话剧剧本等等这种拉扯感,对这样一个女人来说是痛苦的。
王佳芝很显然是极度缺爱的,这种缺爱的力量里,反而衬托出了她生命力的极度勇敢,对爱情更加是。我并不想多谈张爱玲原著中王爱情里的悲剧,张爱玲在嘲讽王佳芝的同时,同样也在嘲笑她自己,对女人赤裸裸的狠,我完全认同张爱玲,这种真相和残酷,是易默成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一个感受到一个女人真爱后为他牺牲还可以沾沾自喜的男人。他甚至还感慨没成想自己在这个中年还能获得一个少女如此的爱情,可以为自己牺牲的爱情,这种沾沾自喜让人悲凉,又好让人真实。所以男人,太多真相不就是这样的么。说起来,李安真的足够浪漫的,这种浪漫里给我们一点点对爱情的坚信和期待,也给我们一个温暖的交代,至少电影作品里,易默成是真的爱王佳芝的。
在王被枪决的钟声响起,易情绪的极限拉扯里,眼神一惊,告诉自己这个女特务终究告一段落,空荡荡的房间,白色的床单再也不值得留恋,转身离开……而后那个影子里他还是满眼泪水再次回头,看着这张白色的床单,电影定格在这最后一慕。 一个女人只有真正体验过生存的残酷,现实的再加精神的孤独,终究更加让她选择了这样的一生,灿烂的,惊险的,爱过的,被爱着的,期待过的,家,跟她说“有我在”的男人,最名贵的钻戒,安全感等等一切切,只是近在咫尺又必须灰飞烟灭的痛苦。
还记得第一次床戏后,王疲惫得侧躺在床上,她嘴角微微笑了,这种笑一部分是接近任务完成一次里程碑的意义,我倒更觉得是她满足身体欲望后,和本能喜欢这个男人的自然的反应,两具肉体里灵魂才是最真切的。
那段王佳芝放走易默成后失魂落魄走出珠宝店的样子,像一只走丢的宠物,再也找不到主人的宠物,这次是真真切切彻彻底底被抛弃的宠物,用失魂落魄在形容真的最真实不过了。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我终究认为一个人真正的痛苦是体验过极度幸福感,瞬间再崩塌的真相。这和《安娜,卡列尼娜》如出一辙。女人的心真心的是柔软的是需要呵护的,就算太多时候可以是坚强的勇敢的一面,也终究不能否然的点。
我们总说过去了总是过去了,过去了都彻底的消失不存在了,才让人勇敢得往未来去看,这听上去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安慰,当然无妨,只是我更愿意相信,彼此爱过的纠缠过的终究存在的,因为时间本就不存在,时间只是一种运动,时间只是我们度量的一个尺度单位。从电影本身来讲,易那一句温柔的,深情款款的“戴着”,戴着这枚钻戒,以后你的人生不再孤独,以后你有一个没有名分但是实实在在的家,一份深沉真切的爱……
每个人面临死亡终究是会恐惧的,只是她再回想她这短暂的一生,经历过了,选择了也不得不承受这种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