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这八条目是儒家培养“外王内圣”人才的途径。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认为:八条目的核心是“修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最基本的是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家庭里夫妻吵架相互指责,马路上两车相撞司机大打出手,单位里员工经常抱怨领导……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当事者双方以及旁观者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当然,凡事必有原因。但是,如果能提高点修养,能正确的为人处世,那么,事情的结局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那么,好的修养应该是怎样正确的为人处世呢?

首先,以和待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间正是彼此有包容之心,才能虽有不同意见,但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每个人都身处不同的环境,接受不一样的教育,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但这并不妨碍相互沟通。

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一颗仁爱之心,必能包容别人,设身处地的替他人着想。不以自我为中心,一定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

其次,要以礼待人,不失分寸。

见过失礼的表现吗?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地高声打电话;跟别人聊天,东张西望、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迟到了,不打个招呼直奔自己的座位;……

还真是,失礼的现象比比皆是,对照自己,发现也会中招。

或许有人说,我只要有爱心,何必在意那样的繁文缛节呢?

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要求,显然对当今社会来说,已经不太相适应了,但必要的礼貌、礼节、礼仪还是需要的。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礼,是约束人的言行,维持公序良俗的外在规范。

第三,以诚待人,表里如一。

记得一次去菜场买鸡,还没走到摊头,只见卖鸡的女人热情地吆喝顾客,灿烂的笑容盛开在脸上。而当顾客离开她的摊头时,她脸上的笑容立马收起,如同流动的水,由于关了水龙头,立马止住了。

我震惊了,笑容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吗,她怎么能像机器一样做到收放自如呢?

我不由想到确实见过这样的人,表面彬彬有礼,但你丝毫感受不到他的真诚。当面好词好句夸你,背后极力踩你。

缺乏真诚心意的礼貌,不仅伤别人,也会伤自己。

《中庸》有言:“诚者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之道,圣人也。”一个诚实的人,必定从容淡定,不会瞻前顾后、前思后虑,办事可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用一颗温暖的真诚的心去包容别人,对待别人,为人处世不失礼节,不失分寸,这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谨以此文自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