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那一天,有着博士,优秀讲师,妻子,女儿,母亲等多重身份的于娟老师,经历漫长的乳腺癌抗癌治疗之后,还是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其实她想活啊,可是,最终还是离开了她爱的人们,当然更有爱她的人们。在死亡面前,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不会因为人善良,博爱,优秀,而多一些时间。
于娟老师走了,家人,朋友,同事,痛心不已。可于娟老师又是个温暖有爱的人,她是那么坚强,勇敢,甚至在重病期间,坚持写作,给我们留下一本暖心的作品《此生未完成》,每当我念叨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些沉重,时常,于娟老师,此生还有心愿,梦想未完成。
我买了一本精装本,甚至还有一段时间,随身携带,每次读此书,废寝忘食,看着老师生前的点滴生活,回忆,记录,有暖心,有震撼,有欣赏,有启迪。
记得很清楚于娟老师写了很多病友的故事,对我们来说,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癌症患者的痛苦,我们只是知道,每天有很多人死于癌症,好像现在每个器官都可以癌变,但其实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这些患者和家属的抗争,那些无助的痛哭,痛苦的治疗,生命最后的挣扎,告诫我们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才是最好的。
于娟老师还把她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生活细节,赤裸裸地拿出来跟我们分享,告诫我们要学习养生,健康饮食,爱护自己的身体,还有她的国外求学经历,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趣,也写到生病期间,一些朋友的关怀,帮助,特别是有一个细节,乡下老家的朋友,听说她器官坏了,还说愿意割让,那种友情,那种厚爱,让人感动泪目,这就是人情,其实无论我们多么艰难,困难,总有些朋友关爱着我们,惦记我们,珍惜友情吧!
在书的扉页作者写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不要总是想着去换大房子,去买豪车,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不如给父母买鞋,买衣服,多陪伴家人,原话不太记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老师是在提醒我们的心,不要被欲望吞噬,要珍惜亲情,不要为物质而累,道理都是这样,可人们,总是失去后才会珍惜,要是大家都早点清醒就好了。
我们三十岁,工作,生活,才勉强稳定,而父母大部分基本快六十了,如果父母能活八十,而我们在外地安家,基本一年回家一次,也只有二十次的机会和父母团聚,而且还很少坐下来聊天,粗茶淡饭,每次回去,各种应酬,同学会,都跟赶场一样的,想想好心酸啊。
我买于娟老师的书,是在2016年夏天,读得非常投入,很多人不理解,看啥不好,非要看抗癌日记。而我自己从2015年冬天到2016冬天,这一年,我基本都是奔走各大医院,那时候的我,心情沮丧到极点,最绝望的时候以为自己也是癌症了,那段时间多么痛苦,乳腺增生,痔疮,结石,失眠,增生瘤,厌食,抑郁。。。
其实我的兄长就是医生,可是他觉得我只是需要调节,需要换环境,不需要药物治疗。
乳腺增生最严重的时候,我没有办法适应工作,坐在电脑前面浑身不舒服,整个人也静不下来,增生瘤长了四年,忍了四年,才去做手术,所幸一切顺利,经历这些林林总总,我离开了恋恋不舍的职场,长期休息。
不过后来,回家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节奏缓慢,在一所初中学校代课,开始慢慢静下来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他们的笑脸,让我的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备课,上课,假日,循环。说是去代课,还不如说安心养病,每天上完课,和同事去湖边晒太阳,散步,下午茶,那可能是最奢侈,也是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后来我又活过来了。
于娟老师,虽然走了,可是她的文字,她的故事,会一直和我们一起,爱家人,从爱自己开始,快乐,开心,走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