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姐发到群里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老人上完厕所,小便用过的纸还留着,等着下次大便再用第二次!这习惯好久了,大孙女暑假在家,要给纠正过来!姐妹们都有自己的办法,二姐说讲道理,软招子!大姐立刻回复:不好使!紧接着二姐说:那就来硬的!哈哈哈哈!“软硬不吃!”五妹说只要看见就给扔掉,然后给她准备一个盒子,专门放这个“二次利用纸张”用!我当时给出的建议是给老人看细菌引起的疾病,甚至是致癌的那些视频,让老人先害怕,不断的给老人输入这样做的可怕后果,也许,老人会改变,但如果老人仍旧坚持,那就随他们吧,顺为孝!这是看到大姐发来问题的第一反应,没做他想,今天,恰巧读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忠告而善道之: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界限感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孔子怎样交朋友。孔子说,朋友如果犯了错,走错了路,你要忠告他,好好地去引导他。假如你说了该说的,做了该做的,也规劝了他,还是劝不住,那就别劝了。这就是分寸,是尺度。如果非要长期规劝,就会自讨没趣甚至自取其辱,最后连朋友都没的做。
这句话的关键倒不是在于朋友还做不做得成,核心是在于你规劝得太过分不是为友之道,反而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有时候你的手松一松,劝说之后留给朋友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回家琢磨琢磨,也许过两天他就想明白了。如果你像一个高压锅一样,非要给他灌输你的观点,让他产生了一种被强迫的感觉,甚与到对方的决策中,非要替对方做决定,结果可能就是他为了和你对抗,反而会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们不要总是试图左右别人的选择。
为什么孔子要跟子贡这样讲?《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子贡方人”,意思是子贡喜欢评价别人。孔子婉转地批评了他一句“夫我则不暇”,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怎么整天评价这个、评价那个,换成是我,我可没这闲工夫”。子贡确实有时间,而且作为商人也很成功,主观性很强,又很聪明,毛病可能就是喜欢替别人做决定,喜欢评头论足,所以他在交朋友上会遇到困难也不意外。
孔子就告诉他“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深入地思考这句话,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是一个人的事,其他人都没有干涉的权利,甚至连婚姻都是一个人的事。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提到“婚姻是一个人的事”的观点。我当时看完这句话感到很不解,因为我此前一直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在作者看来,如果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那么其中一方无论做多大的努
力,都只有百分之五十以内的效果,这就导致很多人在婚姻中抱怨,说:“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你没有反应?”如果你认为婚姻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要
把自己管好,不要老想着去改变对方,这样两个人的关系反倒可能会更加融洽。
大部分人在婚姻中所遇到的痛苦,就在于夫妻双方耗尽了一生的心力,都是为
了能够改造对方,最后不欢而散,互相自取其辱。
对于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们对父母可以劝说,但如果父母不愿意听,就别再管了,要“劳而不怨”,替他们打扫战场,替他们收拾“烂摊子”,做好子女该做的事就行了。孔子能划出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普通人有
时候“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就会陷入困惑和痛苦中。比如像子贡这样,总觉得是为了朋友好,长期而密集地规劝,甚至帮朋友做选择,导致的结果反而是与朋友疏远。
他其实不是为了朋友,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对方。所以孔子劝他“忠告而善道之”,做自己该做的,说自己该说的,这样就足够了。朋友做不到没关系,各自过自己的日子,各自为各自的人生负责,这才是朋友间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