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时,可以这样做!
原创作者:鲁健(笔名:静和)
各位伙伴,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遇到不如意之事,可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应该说呀咱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有些事情会让你意志消沉,有些事情会让你沮丧烦躁。当咱们遇到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时,咱们到底该怎么处理呢?是勇往直前,还是退缩忍让?!
人生当中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很多很多,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烦琐而打倒。我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要三不要,顺利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四要三不要
一要:当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可以去锻炼身体。运动能让自己汗流浃背,同时也能让自己畅快淋漓。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促进头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控制人体快乐因子,巴胺分泌的越多,人体感到的愉悦感就会越强,所以体育锻炼通过促使多巴胺的分泌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二要: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去旅游或外出玩耍。美丽的风景会让我们忘记忧愁,旅途的故事让我们开心快乐。当然,现在考虑到疫情因素,我们不方便长途旅行,但我们可以去城市周边的公园或郊野小趣散心,看看花花草草,听听潺潺溪流, 也很惬意。
三要:当我们悲伤痛苦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音乐是一粒种子,能在你心窝发芽。其实我们平时负面情绪的产生大多归咎于期望偏差以及不被认同。期望偏差也就是实际结果和自己预期的结果不符,有很大的偏差或差距。也就是咱们平时想做的事情或者我们自己对他人以及事情本身的期望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时候将情绪发泄出来和得到别人的认同,是有助于减弱自身的负面情绪。而这时具有发泄力的悲伤歌曲在某种程度可以给予人一定的认同感和发泄的方式。
四要:当我们举足无措的时候,也可以用美食安慰自己。卷起袖子下厨房,自己亲自制作一顿美食,那可以说是胜过千言万语。这不仅是因为美食是“人体充电站”,更因为美食让人产生味觉感受,好的味道带来了 “口舌之欢”,也令人们的身体随之变得愉悦起来。
一不要:当我们感到烦闷不解的时候,不要反复不停地向他人去倾诉,说一遍两遍就好了,不要见人就说,见人就聊,因为每说一遍就会加深一遍印象,只能是解一时口舌之快,但不快却会随不断的倾诉而在心理加重份量,难以自拨。
二不要:当我们感到痛苦不快的时候,不要窝在家中无所事事,因为这样百无聊赖的独处方式,在自己面对困苦的时候是最要不得的,这样会让自己的大脑更不受控制,随意胡思乱想,而且越想心里越堵,越想越烦躁。
三不要:当我们感到郁闷无门的时候,不要看太多人文社科类书籍,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很可能会勾起我们更多的心伤,加重自己的悲春悯秋之感。
佛陀说:智慧之道,在无为而治,在安静等待
那我们为什么经常会烦恼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经常去接触内在的自己。如果一个人过多地被外在主宰了,就会失去那份生命的淡定、从容与觉知。
内在的自己,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感知到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太容易被情绪带跑。一旦被情绪带跑,就绕进了情绪的潭水中了。
情绪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产物,它容易使人行动化。一旦行动化,后果就难以预料了,因为,情绪接管后,理性是暂时关闭的。
因此,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定,如何让情绪自然流动,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我个人认为正念方法中的身体扫描、观呼吸、内观等就是很好的训练心定的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有效,但是要坚持。一旦你能熟练这种练习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像熟练的骑自行车那样,我们就可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保持觉察和定力。
定能生慧!此乃箴言!
前两天,我坐车去一个地方要路过一座桥,短短的两公里路程,却因前方道路事故堵得水泄不通。为过那座桥,前后花了近一个小时。车上有些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的玩手机游戏,还有的一直在车上叫骂时不时爆几句粗口。
但是,我,自始至终都很平静,没有一丝烦恼和愤怒。其实我内心也感知到了堵车,但我却并没有很大情绪反应。
当然,一开始我也会嘀咕几句:“又塞车了!这是怎么啦!”除此,没有更多抱怨,也没有烦恼。
我利用这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地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事后,我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自我觉察和总结:
首先,我总结了这次遇到堵车没有烦恼的原因:
1、此次出行不赶时间;
2、塞车时我冒出了一个念头:“不错,是塞车了,但我可以在车上免费吹空调纳凉”,
3、借机会继续看书,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这件事情我再进一步总结,得出了遇事不焦虑、不紧张、不烦恼的两条法宝:
法宝一、及时安慰自己情绪
情绪是人的第一语言,我们过去的模式因为没有经过重新审视,成为了身上自动化的机制。
例如,遇到想做的事情被阻碍了、打断了,自然就会生气,这是很自然、正常的情况。这种情绪的现象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遇事就有情绪,这是生命的真实。
理解这个真实,接纳这个真实我们就懂得了与情绪相处之道。
有了情绪,我们要去接纳情绪,允许自己出现情绪,但同时也不要放任情绪,而是要去理解情绪背后包含的、脑海里瞬间出现的感受、想法、念头和画面等。
有了情绪要进行自我安抚!情绪来了,没有必要去多增加一层自我责备。当我们去静静地去感知情绪的时候,情绪自然就流动起来。它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就是与情绪相处之道。
记住:对于情绪,越想去解决它反而就越抓住了它!情绪是要我们去接触内心的,而不是要去解决情绪本身。
情绪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它只是内心深处打来的一通电话。电话的内容才是我们要关注的,而不是纠结于要不要接这个电话,或者叫心灵不要打来这个电话。
法宝二、在当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意思就是说,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当下想做的有益的事情。当然,因情绪化而产生的行动是要杜绝的,因为这类型的行动是有破坏性的。这次堵车事情也再一次证明一个真理:没有什么事情一定是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评价,取决于我们的立场。
事情发生了,在改变不了事情的时候,改变我们的立场,也就是一个人要有心理弹性。一个人所谓的强大,取决于我们能有多自由地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自由选择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不顾后果的赌气的的选择,而是充满智慧、全面考虑的自主的选择。
要做到这点又要突破一个人人都有的情况:自恋。也叫做“我执”,顾名思义,就是自我的执着。
过度自恋、“我执”,会导致视野和心灵的狭窄;也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围墙,不自觉的与外在对立起来。这种对立会导致内心安全感的不足。
解决方案就是放下自我的执念,与自然、与事物、与大环境、与组织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就在事物中,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就不会再觉得被孤立和有敌意了,这样一来难受的感觉自然也就会减轻了。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建议各位伙伴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时,可以尝试照我们今天说的去做一做,相信您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