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友发来一份她的体检报告,问我有什么问题,结果是尿酸和总胆固醇高。
我说:“这么年轻尿酸就偏高,饮食要控制一下,那些老火汤,海鲜少吃一些,不然以后容易得痛风。”
她说:“可能是家里长期煲老火汤吧。”
我继续说:“可以适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她又说:“肥胖是根源。但我又很懒,没有像你那么勤快去运动。跑几百米就气喘。”
我总结:“选择,一切都是你的选择。”
其实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女子,每天为家人准备色香味俱全的早餐,能忍受复杂的程序烘培出比蛋糕店还漂亮的蛋糕。每年策划一次令人羡慕不已的自助旅游,对朋友也是非常的用心。
可能就是因为好东西吃多了,已经开始发胖,心功能也有一点点的影响。一直说减肥,但运动的热情远没有做蛋糕那样的高涨。
2
有同事偶尔会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多时间的呢?又跑步又学钢琴,工作也不耽误。很羡慕你精力这么旺盛。”
我反问她:“那你下了班之后干什么呢?”
她说:“回去很累,躺一躺,然后吃饭,洗完澡就看电视剧。”
“那休息时间呢?”
“一般就睡到自然醒,之后也没干嘛了。觉得时间被浪费了,但又什么都不想干。看书看不下两页,想学琴一直都没有去,学英语又坚持不下去,球拍买回来还没打过。反正就这样吧。”
我说:“好吧,反正都是自己的选择。”
3
我习惯早起,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在这半小时到一小时里,我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开启新的一天。或者是阅读,或写作,或跑步,现在是准备早餐。
下班回来后的第一个小时,我仍然选择留给自己。通常是很疲倦的状态,需要调整,所以我会去做一些可以舒缓压力的事情,例如练练琴,例如跑跑步。
工作后,很多朋友笑称我“学霸”。我会在朋友圈展示学习的成果,只是没有呈现那些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复习西医综合,第一年大着肚子,死磕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分子化学,背诵那些看到就忘记的离子机制。结果还是差几分。第二年,等宝宝睡了,我才爬起来继续背书,通常是差不多到一两点,那时娃娃几乎每两三小时醒一次,第二天,照样早起上班。我也跟先生说:“很累很想放弃呀!”他说:“既然都到这了,就坚持吧。“他心疼我,那时一下班回来他会煮饭,和娃娃玩,让我有更多时间复习。无悔选择,最后还是完成了通过率极低的考试。
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要选择让自己那么累。其实完全可以每天多睡一点,下班回去只需要刷刷手机,看看电影听听歌,多自在。
4
最近很流行的舒适圈理论(下图),相关博文占据着各个职业领域。
所有人都愿意待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圈子里,做自己做过的事,和熟悉的人打交道,设定的目标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也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就能达到。在舒适圈里,没有什么压力,都在自己掌控的范围之内。
但它真的是一个圈,圈住了思维,圈住了格局。心里在呐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实践,理由很充分,没有钱和没有时间。其实更多的是怕麻烦。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都在舒适的圈子之外,需要去探索,去学习。最好的状态是,把圈子不停扩大,陌生的变成熟悉的,不擅长的变成擅长的。即舒适又诗意。例如阅读,开始时容易被打扰,需要克服各种诱惑,才看两行字,忍不住刷刷朋友圈,看看热门新闻,阅读得如此艰辛。习惯一旦形成,每天不看看书,浑身不适。那么,阅读已经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了。
5
当有人对我说:“我想做...。”我会答:“去吧。想就去做吧!”然后他说:“但是......”我知道他心中已经有了选择。那就不要再抱怨自己无所事事的在浪费时间。
还会听到这样倾诉:“其实我也很想去做,我也尝试过去做,但是怕自己坚持不了,所以放弃了。”估计是对自己的选择放弃产生了焦虑,希望给自己一个理由,以便更安心。
开始跑步时,其实挺辛苦的。豆豆奶奶说我:“为什么要跑那么远,跑得那么累?”对啊,一身臭汗,气喘吁吁的,还要早早的起来,还不如冬天在暖暖的被窝,夏天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呆着,多舒服。只是,当我换上跑服,穿上炫酷的鞋子,奔跑的时候,仿佛自己在与身心灵来了一场轻松的谈话。更不说认识了那么多热情真诚的朋友,还有换来了健康的身体。这样的选择,心安理得。
并不是要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文字应该是真实反应笔者内心的,也不一定写得都对。但如果有人问我,我还是会回答:“想做,就做吧!”“喜欢,就坚持吧!”但愿你所有的选择,都是心安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