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参与的人数越多,精力和时间越长,能够带来的影响力也是越大的?
在给某企业做培训的时候,对方的老总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零部件需要咋这么多供应商来完成,研发团队其实只需要两个人来做就可以了;一个小小的控制器加执行器,也只有长20cm宽10cm,这么点小玩意不会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只有大的东西投入才需要资金和供应商的加持。这个时候只好说出个案例来示意一下了,随手就拿出了手机问这位老板,你看这个东西需要几个人来完成,论大小其实还不如到零部件的一半?
所以我们就拿手机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一下,目前主流的手机国产其实也就这么几家,华为、小米、oppo,vivo等;用小米手机来说明一下问题。
一部手机,需要的几个核心部件,芯片、显示屏、摄像头、内存、电池等;
而这些种类的所属并不能够在同一家公司来完成,这也造成了供应商中间其实也是存在存在差异化的,可靠性高的器件必须要经过严苛的测试,这也造成了很多公司之间的差异;比如手机cpu供应商,高通、联发科、海思、三星、苹果等都具备此等实力,小米主流选择的是高通,此类处理器性能高,执行速度快,反应到手机端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卡滞,而华为手机则是自身研发的海思芯片直接应用,所以小米的cpu是来自采购供应商的;同理,镜头、指纹、内存等等部分也都是来自各自的供应商;初次之外,涉及到的降本措施可能也会引进新的供应商来替代并进行测试,这一过程就会加长。
当然,手机的这条产业链属于实体制作,可能牵涉到的范围确实很广,更重要的是,这个实物是大家可以看到的,而且又是消费品,是人们所需要的,因此,生产出来后的产品又可以同步售卖到整个供应链上,实际上也起到了反哺的过程。
而动画就不一样了,它并不是实物的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食粮,但是动画中涉及到的专业打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部好的动画产生,从前期故事的构思和编写,到角色的设计和风格,脚本与故事板的制作;到中期原画和动画化的制作,上色和背景的绘制,包括软件的使用;再到后期的合成和剪辑,特效的增加与制作;最后才是宣传和输出,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涉及到很多的细节考量;
每个人对于审美的角色是不同的,正如所说的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就是主导者自身的经历和情绪的表达,这一点上导演其实是最大的角色扮演者;国内的动画公司打磨的效果上实际上确实是与国际大牌公司存在差距,一个是资金上的投入,一个是时间上的积累,最主要的是公司需要持续的盈利来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所以导致投入比其实是不够的;
100多家动画公司参与的资金总额也只有5亿,换到国外一家的投入就不止需要这个数额,当然,大厂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未必最好的团队会用于来自国内的研发,反而小公司在接收到这笔钱后可能会更加重视,毕竟资金就是动力。商业的逻辑本就会如此。
而涉及到具体的分工,外包的基础流程而已,只是验收的标准是否严格即可。
如此多的公司参与其中,人员庞大,所带来的结果在统筹分配和高效标准上做到高输出,自然影响力也会提升,毕竟演员没有不希望露脸的,最主要的是,时间和精力投入所带来的即便不一定是精品但也肯定不会是劣等品;加上叫做的台词,一部国产动画应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