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7月1日之前,也就是2021上半年,我的生活相对悠闲。虽然乐趣不多,但烦心事也不多,每天的任务就是写稿、休息,偶尔出门逛逛,做些简单的家务。
所以,爸爸告诉我他的肾结石又犯了,需要住院手术时,我只把它当作一个小插曲,总觉得和两年前一样,最多五天,爸爸就能出院回家。
谁料手术第二天,脑梗悄然来临,等我们发现时,已经无力回天。
从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中年,是从父母住院开始的。
今天我想更正一下,一个人的中年,应该是从父母重病开始的。
因为,它会把我们从庇护中拉出,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切风浪,学会成为父母的避风港。
就好比我。
父亲倒下,母亲见识不多。那些日子,我得一次次跟医生谈话,决定治疗方案,筹集医疗资金,安排一日三餐,应对亲朋好友的问候……
说不累是假的。
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便是那几个月急促生长出来的。在此之前,我无忧无虑,根本没想过未来有一天,我得成为父母的依靠,为他们撑起一片天来。
2
爸爸生病两个月后,我和高先生的孩子出生了。
谢天谢地的是,彼时,老人的病情趋于平稳,我们腾得出时间去照顾新生婴儿。好在婆婆也挺身而出,将照顾孩子的一切重担都接了过去,我才得以安心休养,保证更文。
我们的孩子,是个男孩。
他继承了高先生的双眼皮,眼睛很像爷爷,睫毛扑闪扑闪,实在爱人得紧。
这也是为什么,那段时间我时常疲累、时常断更的原因。
父亲脑梗,孩子出生。
短短几个月内,我的生活发生剧变,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的中年人。从前常常出现的失眠,也被睡不够取代。
我最大的梦想,甚至变成了好好睡一觉。
也是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反正,自从有了宝宝,我开始理解我妈妈,对她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性急暴躁,仗着她无条件爱我,就对她发泄怨气。
这是孩子带给我的成长。
当然,也很累。
虽然婆婆尽心尽力,但“母亲”这个角色,终究无人可以替代。尤其是他在别人怀中哭闹不止,却能趴在我身上安睡时,一种被依靠、被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
怀抱着这个软糯糯的小肉团,亦只觉得满心温柔,愿意拼尽全力,把整个世界的美好都捧到他面前来。
育儿之路亦很漫长,母子缘分刚刚开始。
以后,我们慢慢走、慢慢用温馨和美好,来填满彼此的记忆。
3
昨天和闺蜜聊天,说起体检。我告诉她,我现在好怕死,因为老父病重、稚子年幼,他们都要倚仗我,需要我的照顾,需要我提供金钱、时间和精力。
至此,才真正体会了张爱玲那句话。
“中年以上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虽然我不是男人,但这种压力和负累,并不分男女。
不过要说苦,但也没觉得多么苦。
尤其是爸爸逐渐康复,孩子逐渐长大之后。
有一天,我在做饭,妈妈在忙其他事,爸爸主动帮我哄孩子。他说话还不算很利索,右手基本不能活动,但却认真地背着一首《春晓》,一字一句地,教小婴儿读唐诗。
与此同时,还用完好的左手,轻轻拍着孩子,做安抚动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恍惚像是回到我小时候,爸爸还很强壮,也时常如现在这般,一字一句教我背唐诗。从前他用尽一切来爱我,如今他垂垂老矣,却还是在用力爱着我的孩子。
而当风风雨雨过后,老人和孩子都还在,就是最大的幸运。
毕竟,那位和我妈妈同名同姓脑出血的阿姨,已经去了……一家人齐齐整整,大概就已经是老天爷的眷顾了吧?
惟愿所有的不幸和不快,都留在2021年。
2022,对我们所有人,都好一点吧,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