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天
读书笔记
世界本身是个虚幻不实的梦境,课程才会要求我们宽恕别人“并没有作出的事情”,如此,我们眼中的错误才不至于愈演愈真。当我开始从这一角度去想事情时,确实深深体会出自己是梦境的导演,而不是梦中的受害者。
《奇迹课程》的目标即是训练你的心灵有一天能够由“情不自禁的批判”转到“情不自禁的宽恕”。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对你心灵的益处是难以衡量的。
虽说,你的真实生命在天上,但你仍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享受平安与喜悦,这是让你戒掉“怨天尤人”的毛病的真正动力。
你若真心操练这部课程,必会遇到一些让你无从宽恕或不甘放下的事,表示它勾出了你内心的抗拒和潜意识的憎恨,而这正是你必需面对却一直逃避的问题。“不可告人的内疚”与“秘而不宣的憎恨”不过象征了我对自己的嫌恶罢了。
一般人,尤其是追求灵性的善心人,大都不知道娑婆世界后面的阴谋,也不知道人心下面隐藏的怨恨。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想知道,只想得过且过,人们想过平安的日子,实在无可厚非,但一味遮掩小我而不知化解,是无法找到真正平安的。
你宁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宁愿自己幸福?
人身其实与阴魂没有两样,只是呈现的形式有所不同。阴魂也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活的;其实,它所看到的,只是它想要看到之物而已。当然,我不是要你藐视身体,我的意思是别再赋予身体那么重大的价值了,身体是小我的偶像。
罪、疚和痛苦对你的潜意识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你可以观察它、宽恕它,最后摆脱它的束缚。潜意识里的罪疚虽然不至于让人痛不欲生,但随时都在伺机折磨人们,绝大部分的人都在自作孽,自己却毫不知情。
奇迹把时间的需求降到了最低程度!
——以上摘自《告别娑婆》第五章1
练习记录
1. 第一次,下午三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2. 第一次,晚上八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静坐。知道有念的那个知,知道一切的那个知,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它只是个功能,只是个知道。当有念的时候要知道。知道有念了,那个念就会自动断开。那个念断开的瞬间就是一个无念。
生活实践
1. 今天早上没有跺脚,自由拍打半个小时。
2. 晚上给孩子拍背部半个小时。
3. 生活中大多的烦恼都来自于判断,判断的依据来自于自己一向认同奉行的心理逻辑。这个逻辑规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规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试图去规定或控制周围其他人的行为。“逻辑”出自头脑和思维,它规定了什么是好坏对错,而“我”一旦认同了这个规定,就如同作茧自缚。放下判断让自己活得更加自由一些。
今天看到鲁米的一首诗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
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