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用“第三只眼”看着自己以及同伴们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所遭受的一切:莫名其妙地被毒打、衣衫褴褛地行走在冬天坚硬的工地、只能满足最低生存需求的食物、时刻悬在头顶的毒气室、焚烧炉、大量同伴的惨死、对亲人的思念……记下这个过程,只为告诉读者“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至所以说是“第三只眼”看,因为作者虽然写的是自己的亲自经历,但语调极其平淡,哪怕是在写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太多的感性用词,只是如实记录。其中插入了很多心理学的观察、思考和发现。有时会怀疑作者只是在一旁作研究,而不是亲身体验。
记录过程娓娓道来,平淡得好象在讲别人的事情,但情感却波澜起伏,使读者也一起痛苦、恐惧、绝望。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体验并验证了囚徒从进入集中营到被解放后的三个心理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意义,只有找到活着的意义的人,才能最终活着被解放,而被解放的人,重获自由的人仍然需要意义才能坚持到最后。
这个主题,又何偿不是现在的人所需要的呢?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加上人到中年,有时候就突然找不到意义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工作?该如何活着,该如何工作……没有了意义,没有了目标,也就有了中年焦虑。
这本书适合慢慢看,细细品,是我喜欢的一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