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顺着人性去做事、服众!
但自己不能太随性,否则得了便宜又卖乖。
对内,逆着人性去修己、成长!
要成长就得自律,那非得逆著人性搞自己不可。
网络上有人说:「工作的最高段位,人狠话不多。」一个人之所以强大,往往是从沉默开始。
一个人工作(或岗位)到某个阶层,他清楚能力很重要,然作出领导要的结果更是关键;而嘴巴是用来吃喝外,是做激励、沟通和协调的,而不是当大喇叭。
"话不多,说重点,凡事三"九个字,则是我做人处事的态度。
二、分享几个有关利益和动机的俗语:
1“无利不起早,有利盼鸡啼。”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3."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4."有钱能使鬼推磨。"
5."利之所在,无所不趋。"
6."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7."人无三分利,从不起五更"
凡夫俗子的付出,没别的,就为了「交换」;这没毛病,本是人的认知底层思维。
从这里就人的做事和成就动机来看,有极大部分是跟利益挂靠上。
利益是人性的核心。
虽说,人性是不可被考验,用利益尽量做平衡交换;但用利益来考验,绝对是关关难过。
人没有利益,
虽走在一起也难走的长久;
若只为了利益,也容易分开。
利益的天平,唯靠白纸黑字解决,虽不能一劳永逸,起码它还是个杠杆支点。
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做事成功,这两件事之间是一种条件关系,两者互补但不是绝对。
一知半解去做事,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虽拥有足够的知识,却没有正确的认知,一样事难顺遂。
所谓"认知",从字面上解释是《认识+知识+知道》,是学习,获取、应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
我认为"认知",它就是一个非静态的思考过程;用大白话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知带来思考判断,思考后形成价值观,而价值观指导我们的一系列行为。
我挺认同网络大咖曾老师,对认知的解释。他说:
「对认知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人为了获得事物内在规律、联系、相互关系而产生的深度思考;然后,形成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信念,最终形成了价值观。」他这么解释就更清楚了。
由此可见,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局,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若要观察一个人有没有正确的认知,或他的认知水平高不高,那就看这个人的做事结果或成就如何,可见端倪。
四、永远永远不要想去改变别人,包括最亲的人,连动念都不行。
就算明知道别人是错的,他没问你,你也不要主动告诉他;只有在对方主动请教你时,你的意见才有价值,才是值钱的。
「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这是所有人生问题的核心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