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话特别火,“许多人光是为了活着,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譬如电影里面的那些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们大多是普通家庭,本来可以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可是疾病降临,一瓶救命药要四万,一瓶只能维持一个月,多少人只是为了活着,已经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牺牲自己的尊严,卖掉自己的灵魂。吕受益一直带着三重口罩,口罩象征着他对生命的珍视,而当他自杀后,他没有戴口罩;他的手里一直握着一个橘子,橘子里面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是最好的抗癌药;他和程勇说,本来他一直想着要自杀,但当他看见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他不想死了,儿子就是他生命的希望。他为了活着,倾家荡产。思慧的女儿生病后,丈夫逃避责任,抛弃她们母女。为了给女儿治病,她去夜店做了脱衣女郎。当领班在跳舞时,思慧起哄的声音最大;当领班脱裤子上,思慧的叫喊声也是最大的,她的声音里带着恶狠狠地报复,她流下了眼泪,可以想象思慧曾经受到过怎样的侮辱,委屈,轻慢。她不喜欢这份工作,可是要生活啊。黄毛屡次谈起家人都黯然神伤,当程勇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会冷酷地说,他们都以为我死了,回去怕吓着他们。他不是不想回家,从他一直收藏着一张一家三口的照片可以看出,他知道他会拖垮整个家。一个家庭,失去儿子痛是暂时的,但如果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个生病的孩子,那将是灾难性的。病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家庭要倒下。所以他选择逃离,自己一个人,倒下的也只有自己,因为没有钱买药,所以他去抢,宁愿犯罪,他只是想活下去,他变得冰冷,最后他死了,程勇质问曹斌的那句话道出了他所有的心声,“他只要20岁,他只是想活着”。我们知道在基督徒的信条里,违背法律,便违背的信仰,但神父为了救人,依然做了贩卖非正版药的帮凶,也只是为了活着。
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谁不是苟延残喘地坚持着,蝼蚁尚且偷生,但人在偷生的时候,也确实能卑微如蝼蚁。在四万一瓶的药买不起时,他们为了活着只能另寻它法,所以吕受益找上了程勇,一开始的程勇自己尚且不能自保,父亲等着钱救命,房子等着交房租,儿子的抚养权被剥夺要跟着母亲移民,他为了钱答应了吕受益,刚开始的程勇和张长林没有区别,为了钱贩卖假药,但他又害怕被警察逮住,所以当张长林出200万买他的代理权时,他会昧着良心答应,他不是没有受自己良心的谴责,而当时的他自己都不能自保,怎么去拯救别人。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吕妻又找到他,当他去看吕受益时,护士给吕受益清创时,他撕心裂肺的叫声让他的良心又一次受到了谴责,他又一次为了他去了印度,这一次不是为了钱,可是吕受益还是自杀了。吕受益的自杀,吕妻冷漠的语气,还有吕受益去世后他家门口那些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眼神,给程勇触动很大。他找回了那些一起买药的伙伴,送走了儿子(他知道他早晚有一天会被警察发现),又去了一趟印度,要回了代理权,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当那些买药的人问他,这一次你买多少钱时,程勇坚定地说,500元。我们知道这是这个药的进价,程勇是不盈利的,为此程勇依然成了病友中的神,他拯救慢粒白血病患者于疾病之中。在电影里,为了制造矛盾冲突,主人公程勇不是慢粒白血病的患者,一开始程勇在替人买药的同时还赚取暴利,直到后来才醒悟。而这部电影的原型叫陆勇,他家境殷实,也是慢粒白血病的患者,无意中得知同样的疗效,印度买的特别便宜,他自己试吃之后觉得有效,开始推荐给病友,但他是什么价格进的又以什么价格卖的,可以说现实中的他比电影中的他更为传奇,可能因为现实中他也是慢粒白血病的患者,即使家境殷实他自己还差点被拖垮,他知道世上不只有多少家庭被这个病所拖垮。但无论是电影中的程勇还是现实中陆勇,他们都为了拯救更多的患者牺牲了自己,最后他们都因为贩卖非正版药进了监狱,即使这个药与正版药没什么区别。影片中有一个泪点,当警察把所有的吃印度药的病友抓起来时,一位老太对曹斌说:“求你个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再追查那种药了行吗?那药才卖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还有当程勇进去的时候,有一条街的人送他。因为他是他们的药神。他们不能出卖他们的神,但我们知道神能去除人的疾病,所以程勇不是神,他是侠。那么,什么是侠?
提到“侠”,我们不得不提武侠小说,提到武侠小说,我们不得不提金庸。侠在金庸的小说里,是正义、智慧与力量的化身,借郭靖之口,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其实,“侠”不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它早已渗透于中国的文化中,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班固说,“侠之大者,以德为先”,对于“侠”,班固认为他们触犯法律,不合正统,罪不容诛。司马迁在《游侠列传》里面说,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侠者,俜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这两个人却认为,“侠”是宁愿侵犯法律等社会规则,来谋取公平正义和平的人。其实,“侠”最早是从墨子开始的,墨子就是一个特别有侠气的人。鲁迅先生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墨子·经上》曰:“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注曰:“谓任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侠”观念。墨子还精要地概括了“任侠”精神的实质和内核——“损己而益所为”,也就是损己利人。接着,墨子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精神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这句话翻译出来是:干己身所厌恶的事来解放他人的急难。也就是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救困,为人解难,正是侠的行为准则。不顾一切,必然触犯法律。“侠”与法是矛盾的,就和电影里面公安局长说的一样,在警察的眼里,“法大于情”,其实对于侠者来说,便面对者情与法的选择,而侠者选择了“情大于法”。而电影里面,面对亲人的误解,他选择了情,他不是不害怕亲人的误解,他进监狱那一刻,让曹斌告诉他的儿子,爸爸不是坏人。是啊,进监狱的一定是坏人吗?我们往往被道德和法律所束缚,而忘记探究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程勇是神,他可以免除牢狱之灾,他是侠者。为了和他没有任何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他触犯法律,进入监狱,他只是为了更多人吃上药、活下去。他拯救了很多人,但却没有免除牢狱之灾。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他不是侠者谁是?程勇在当今这个社会,是墨子“侠者”的化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吁。当今社会,老人跌倒,都不敢扶,人人为了自保,何谈“侠”,而程勇的出现正是对墨家思想“兼爱”的复兴。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侠者”,社会的进步需要打破常规者,如果没有程勇,国家不会看到百姓生病吃不起药的现象,所以才有国家的医疗改革。正是陆勇牺牲自由,虽然触犯了法律,可是他促进了社会的改革。即使“枪大出头鸟”,但人人不想入地狱,那地狱的人谁来拯救。通过这部电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有勇气成为“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