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这本书《不可思议的印度》
总结了印度的三个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印度时间。这个基本是印度的重大缺陷。
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这个有缺陷也有优点,看怎么发挥。
不可思议的印度管理。这个主要是优点。
印度时间和印度价格,对应中国速度和中国降价,结果相反,底层逻辑却都各有道理。而且与地理资源密切相关。
印度管理(中国人埋头苦干,印度人成为高管)得益于印度将MBA课程普及到所有高校和所有专业的学生之中。
以下是部分书摘和评论。
===============================
中华文明的复兴能否成功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但中华文明复兴能否长久,则取决于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
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国的崛起,真正在体量上能与中国相比拟的潜在力量只有印度。所以,美国和日本拉印度与中国抗衡,绞尽脑汁做印度的工作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与印度的关系才是我们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
印度宪法第42修正法,将印度国家的性质表述由“主权的民主共和国”修改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确实是民主国家,但印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明白吗?国大党是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甚至共产党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地方长期就是执行党。
【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做生意要求全世界最便宜的价格,同时还要求全世界最高的品质。
什么地方打价格战都可以,但绝对不要在印度打价格战。中国公司在印度赔钱赔到吐血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华为,曾在印度1年营业额七八千万美元的时候,竟然敢赔进去5000多万美元。除了我在中兴通讯负责印度公司,后在数码视讯负责国际业务时在印度赚到过钱之外,很少见到中国公司真能在印度赚钱的。
印度军队什么时候越境到洞朗的?穆迪去美国访问的时候,所以,这里面的内在关联性再清楚不过了。既然特朗普不像奥巴马那么好糊弄,那就来点更真切的呗。所以就摆出一副印度真要与中国打起来的架式,让中情局和特朗普那是相当地有成就感,并且后续为印度人花起钱来就更大方了。
中印会为洞朗打起来吗?为这么个不毛之地,最多只能向不丹收点放羊草场税的地方,两国干吗要打起来?能赚到什么?那什么时候印度会撤出军队?从印度人的思维方式来看,是当印度把美国人能给的筹码彻底榨干的时候,印度军队自然就撤了。
【印度是生意精】
有一个原则必须牢记:不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为给对方情面,给对方礼物后,对方就一定会记着这份情,并会还这个情。在做生意上,你给印度人任何东西,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只会想要更多的便宜,一直探到最低价格和最大收益为止。因此,与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尽快让对方明白,这就是最低价格。如果不接受这个最低价格,以后价格就会越来越高。
【跟印度人打交道的原则】
中国就一定要放开手脚“收割”印度。在整个中印边境线上我们过去照顾印度情面不方便做的事情,现在要赶紧利用这个机会全面放开手脚去做。该修的道路、高铁、哨所、驻军后勤等基地、机场……要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开工建设。可以将卖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档次再提升一下,多签几个武器大单。总之,要让印度清楚地理解,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中国把价格拉得越高,印度到美国那里报销的补贴就越多。因为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围堵中国的所有努力基本上已经宣告失败了,所以把唯一希望放在印度身上。如果不让印度把美国挖空,美国围堵中国的能量是不会自己消失的,美国不会轻易收手,印度也不会轻易收手。所以,这将是未来一个相对长期的事情,不仅是洞朗对峙这一个孤立的事件。
【这个策略很牛】
印度的乞丐是这样的:
一旦你多看一眼,他们就会立即跑过来,用手不断喂到嘴边。这是典型的印度乞丐要钱的动作。如果您给了10个卢比,结果是什么?一是其他地方的乞丐一看这里有收获就一拥而上把手伸给您;二是收了10卢比的乞丐把钱放起来后瞬间又把手伸向您。设想一下,如果您不忍心,一直不停地10卢比、10卢比地给一个乞丐,结果是什么?他会永无止尽地重复收钱再把手伸给您。如果继续设想一下,您把1万卢比都不停地全给了一个又一个乞丐,最后发现自己没钱了,想要回5个卢比给自己买一小块面包吃,您猜怎么着?他们瞬间全都撒腿跑掉了。
——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永无止尽,而且一去无回被索取,令人发疯、崩溃。
【无尽索取】
有一次印度招标,有家国内著名的通信供应商也用国内常用的这种办法,在CDMA招标中把200个非核心产品的铁塔以零价格报给客户当礼物,而印度客户认为这家公司的铁塔价格就是零,根据招标法的规定,按照0的价格,把一年内包括其他项目所有计划建设的2000多个铁塔订单全下给他们了——这……这都叫什么事儿?如果不接这个订单呢,这家公司就会被废标,没收投标保函,被列入黑名单……
【我觉得这对于整顿不正之风恰恰是个好方法】
新中国刚成立时,特别希望与印度发展良好的关系,最初甚至对印度在边界上的不断蚕食一再忍让。但当两国关系止不住地恶化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真的非常难过,也想不通是为什么。
【印度是不会领会他人礼让的好意 只觉得是理所当然 我觉得以后心理学的一些名词可以改成印度人格】
中国人为什么会认为结婚男方家应该给女方家彩礼,这是什么逻辑?娘家养了10多年的女儿,以后就要离开父母嫁给你们婆家生儿育女,干家务,总得把之前养女儿的成本和离开父母的精神损失费补偿一下吧。这很有道理是不是?而印度人的逻辑呢,女儿嫁到男方家,以后终身的生活费就要靠男方家负责了,你女方家总得承担吧。如果承担少了,男方家自己人和后代都活不下来,那还不如保全男方家里人和后代。这也很有道理对不对?那双方的逻辑要是放在一块儿讲呢,真就让人彻底崩溃了。
【正反都有道理 就说明其实都不给 才是真理】
印度独立之前的历史上,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一直就是被来自西北角的各种外族入侵者统治。只有公元前321年阿育王建立的孔雀王朝是自己统治自己。而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朝、清朝等是少数民族统治外,其他全都是自己内部建立的王朝统治。
【印度长期被外族统治】
印度历史上基本是处于分离状态,今天的印度是独立前的554个土邦国联合起来形成的。因为长期的分离状态,导致印度拥有语言数量达到惊人的1652种,印度卢比上有14种不同语言,连印度政府官员自己都没几个人搞得清这14种语言到底是什么。
【印度实际上有点破碎的】
印度可以说自然安全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东南、南、西南三面都是茫茫的印度洋,在古代没人能从这些地方威胁印度。北面是青藏高原,东北角是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西面是难以逾越的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只有西北角兴都库什山脉有一个宽度仅仅600多米的开伯尔山口,这就是两个山峰之间的山沟。征服印度的其他民族军队都是从这个山口入侵印度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几千年来,印度人怎么就没想过,只要建一个区区600多米长的城墙就可以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把这个唯一薄弱的山口守住,但他们就是没建,而是宁愿忍受几千年来一次又一次被外族入侵和殖民。
【印度地理环境优越 三面环海 一面有高山 却不愿修一座长城抵御外敌】
印度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村舍”制度,就是建新房子都是在原地将以前的房子拆除,再建新居,迁徙极少。
印度没有编年史,无人记录历史事件和相应的年代。
【印度村舍制度 人口基本不迁徙融合 没有编年史 历史不清】
印度人把价格砍到最低后,也很可能会面临供货商被逼偷工减料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很难想象:就是建立起世界上最严苛的产品测试流程,一点漏洞都不会给你留下。所以,在印度不仅要面临不可思议的最低价格,同时也很可能还要面临世界上最严苛的产品供货测试。
【砍最低的价 最严格的验收 我觉得印度人思维可行】
印度人在时间上的概念之差,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这使他们对运营成本,尤其是时间机会成本几乎完全没有概念。精明而不聪明,就充分地体现在这里。
【印度人时间概念很差】
这哥们儿就买1台MPEG2编码器,最开始他在展会上和我讨论,后来我们的伙伴看到后就告诉我你别理他,这哥们儿询1台编码器的价格都已经2年多了,每次展会上都会碰到他在询价,而且就询编码器的价格。又过了3年后,终于得到消息他已经从1家中国公司那里买到了一台编码器。知道其辉煌的砍价成果是什么吗?他自己很得意地说从5年前最初的2000美元1台,最终砍到了300美元以下购买,价格砍下去1700美元。我和伙伴在一起仔细算了他5年参加那么多展会,花掉的全部差旅费至少是1万美元。为砍掉1700美元,用了5年时间,花掉那么多差旅费。如果他5年前直接用2000美元购买这台编码器,多一个频道的运营收入早赚到几万美元了。这哥们儿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个例子太好笑】
中国人的强项是时间,就应在时间价值上充分做文章,一定要用中国时间去攻印度时间,而不要用中国价格去攻印度价格,
如果中国在中印边界上某处突然集结重兵做出攻击的架式,印方就会逐步地调动其部队向同样地点集结,就如洞朗局势发展一样。当印方慢慢腾腾集结了几十万大军到这里后,你猜怎么着?解放军就可以回家睡大觉去了。放心好了,等过个三五个月再回来,印度几十万大军很可能还在那里干耗着。记住一点,印度人对运营成本根本没概念。
【印度人对运营成本没概念 只对采购成本感兴趣】
尽可能增加运营成本的打法,就可以吃定印度,使其军力长期处于干耗的状态,最终被拖垮,解放军即可不战而胜。
印度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消耗在中印边界的平时军事供养成本上。相对来说,中方在中印军事对峙中是处于绝对天然优势的。因为中国一方的境内基本是青藏高原,
中方只需要极少量的部队,就有能力牵制和平衡印方近乎无穷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追求中印边界和平友好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只是印度目前还没认清这一点。
【印度没有认识到冲突的劣势】
很多人在谈到1962年中印战争的结果时充满遗憾,认为中国打赢了战争,但却没有充分地占据更多领土,尤其对没能保住藏南耿耿于怀。但是,当年这个结果无疑是毛主席和其身边的军事战略家们反复思考和讨论后认为对中国最有利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中国大度和友好。如果在山脚线处建立实控线,从当时短期来说是可以的,但很显然,一旦到了冬季大雪封山,驻扎在这里边防哨所的中国解放军就会马上陷入孤立无援,并且战略纵深完全为零的境地。当印度军队赶来,根本不需要进攻,只要用炮不断轰击,就可以使这里的解放军全军覆灭。明知肯定守不住,为什么去占这一块地方?在此之前中印东段边界线事实上从来没真正划清楚过。一旦由此建立了实控线,很大可能就成为未来的事实边界和国境线。如果自己的国土守不住,这会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自己一方的国民肯定难以答应。现在是印度背上了这个包袱,它一定得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守住青藏高原南边的山坡,那就必须把它的边防哨所建在雪山顶上实控线印方一侧。
有人认为藏南地区可以种粮食,是有价值的地区。但是,这里产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怎么运出来?只能通过印度国土往外运,要么只能运到西藏。当冬季大雪封山时,这里就与中国内地甚至西藏交通隔绝。这地方与印度一年四季都可以有联系,而与中国西藏地区每年能有联系的时间只有半年。如果当年占了这个地方,必然面临这里闹独立的问题。如果其内部独立分子大雪封山前宣布独立,西藏和内地的驻军半年多时间毫无办法,只能完全依赖驻藏南的军队。这些地方的独立武装受到外部势力支持,当地守护的驻军却只能孤军奋战,这样独立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且这样的危险年年存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如果这一个地方独立势力不能控制住,就必然引发连锁反应。1989年初,西藏还在境外独立势力推动下,披着宗教外衣发生严重骚乱,致使中央政府不得不于3月7日宣布对拉萨实施戒严,近两个月后的5月1日才解除。直到现在,藏独势力也不能说绝对地消失了。因此,如果当年不惜一切代价地保藏南,不仅这地方根本不可能保住,甚至整个西藏都将因此面临比后来的实际情况大得多的分裂压力,从而导致整个西藏都有丢掉的可能性。
【关于当年没有要领土的原因】
印度占据锡亚琴冰川3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印度直到今天也根本不具备技术上的能力使人类有效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却硬要勉强驱使自己的军队去占据这个地方。其结果就是花费巨大的资源和人员牺牲,去拥有一块近乎毫无意义的地方。
有两件事情决定了中印之间未来数百年的地位差异。第一件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第二件就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藏及时由中国完全掌控,避免了分裂甚至被他国夺走。
【联合国理事国 西藏控制权】
中国人可能会难以想象,印度是靠坐着不动获得国家独立主权的。“圣雄”甘地领导印度获得独立的形式被称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个抽象的学术名词可能使人们很难理解,它怎么可能让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获得独立资格。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呢?那就是:
●英国殖民者统治不合理,那就不抵抗、不合作、坐在那儿不动。
●英国殖民者对不抵抗运动进行血腥屠杀,还是不抵抗、不合作、坐那儿不动。
●“圣雄”甘地三次被捕入监,更是不抵抗、不合作、坐那儿不动。
●“圣雄”甘地最伟大的行动是一生十几次绝食静坐。
英国人最后实在受不了这种坐功,只能让印度独立。独立后,印度教和穆斯林内部却相互打起来了,70多万人在逃难途中被相互杀死。“圣雄”甘地的解决办法居然还是坐在那儿不动,进行了一生最后一次绝食。双方的暴民真的还就停止相互仇杀了。
【坐在那里不动】
印度人认为洞朗对峙是他们最后赢了,甚至有印度的教科书认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印度打赢了,1967年9月10日的中印乃堆拉山口之战中被解放军击毙了67人,被打得狼狈不堪的印军指挥官莱伊·辛格·亚达夫(Rai Singh Yadav)回去后却被视为民族英雄
【印度人有莫名的自豪感】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证明,自从现代智人约7万年前走出非洲,一步步迁徙散布到全球之后,其他人种都已经灭绝,这使现代全球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生物学上对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标准,就是他们交合以后生育的后代是否有正常的繁育能力。现代全球任何地方的人相互之间结合都会产生正常可繁育的后代,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人种的差异。
【通过各人种能够产生正常的后代,认定全球人类是同一物种】
印度人并不是纯粹的单一来源,事实上在印度的历史上有很多不同地区的人通过征服来到印度。因此,“印度人”这个概念其实是高度混杂的,印度人也被称为“人类基因库”。
【印度人是高度混杂的,被成为人类基因库】
最初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终结了最初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并带来了现代印度文化的主流内容。此后来自印度西北角开伯尔山口的入侵者就源源不断。甚至于有两个大的朝代统治者是来自中国地区的。其中一个是贵霜王朝(来自月氏国后裔,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去寻找的那个月氏国),另一个是莫卧儿王朝,成吉思汉的后裔。希腊人,塞种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到后来的英国人都统治过印度,中间还有少量法国和葡萄牙等殖民者统治过印度部分地区。处于印度北部和西部附近,历史上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成功入侵甚至统治过印度。因此,印度人的构成其实极为复杂。
【历史上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成功入侵甚至统治过印度】
:既然24节气是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置造成的,那么全世界都应该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样,地球上不同地区所受的影响是差异极大的。
中国地理环境四季气候变化显著程度,的确是达到让人仅凭自身的感觉器官就可明显感知的程度,因为2000年前中国没有现代的温度计等气象测量设备,只能以人类感官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我们对气候的敏感除了聪明以外,还因为中国的气候变化显著】
如果在印度、非洲或其他地区生活一定时间后就会发现,这些地方的一年内气候变化远没有中国这样显著和精细。在雨季就是雨一直不停地下,几个月之内几乎就感受不到气候有什么区别,时间就像完全停滞了一样。有一个特定的英文词叫“monsoon”,它直接意思是指印度洋的季风,这个季风对印度的气候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理解了中国人时间观念为什么那么强,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印度人时间观念那么差了。
【时间观念与气候差异的关联,对印度来说,气候的变化没有那么明显。】
在印度、非洲、菲律宾等地区,很多农作物的播种时间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可在四季任何时间点播种,也能不停地生长。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的时间点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人做事拖沓一些也无所谓,甚至因农作物的稀缺性而得到鼓励。
【植物的四季适应性,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可见地理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人在高度精准的自然气候时钟作用下,造就了大量特有的性格。
●时间观念极强。
●特别勤奋,到了时间点你不干该干的活就没吃的,就可能饿死,能不勤奋吗?
●较少受其他规矩的束缚。
如果总是存在一个绝对压倒性的时间点目标,其他一切规矩就不成为绝对的规矩了。到了该播种、该收获的时候,你就得干这个事情,其他一切规矩你都得放下,得让开。
●工作效率和速度特别高。
时间管理在今天也是企业管理中提升效率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这种以时间点作为工作目标点会导致非常高的工作效率。以上很好地解释了中国速度如此之高,在全世界都无人可及的长期历史原因。以后我们还会谈到短期原因。
印度气候变化的不清晰,在夏季要么是高温酷热,要么就是持续不断的雨季。在过去没有空调的时代,相当长的时间内你只能坐在那儿不动,动得多了就得被热死。
【非常有趣的角度】
印度人面对任何天灾人祸处理方式都是坐在那儿不动呢?原因只能是动了也没用,你想去逃荒只能逃到一个更荒或至少是一样荒的地方。因为印度次大陆是一个大平原,一处遭灾,处处遭灾。坐在那儿不动的话,活的时间还长点儿。别处一样遭灾,你去了照样没吃的,动多了只能是饿死得更快。
【坐着不动也是有原因的】
这就会使印度在各个地方的人口数量长期处于接近极限点的位置,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这就是印度人对任何能从外界得到的资源总是采取吃干榨尽的方式的根源所在。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揭开几乎一切印度人特有性格形成的奥秘,包括为什么总是追求最低的价格,为什么会对多一个新娘就索要一生的生活费,否则就会以烧死的令人感到恐怖的方式来处理等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特性。
长期面对极端的资源稀缺,甚至干等着饿死的状态,只能更多以冥想来应对一切苦难,将一切恶劣环境视若无物。因为你要是没有这种本事的话,只能苦死了。
【资源有限,而且资源处处相似,只能吃干榨尽。冥想的起源,哈哈】
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这是触动印度最基本安全担忧的问题。印度认为整个克什米尔都是印度的,这是印度最大的痛点。印度为什么突然地公开不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最后发展到这次洞朗对峙,如果没有各种深刻背景,它也不是傻子,竟然敢于公然地仅为一个修路问题与中国发生可能产生大规模战争的尖锐矛盾。
【印度对一带一路反对的根本原因】
有印度独立以后大量地区其实一直就处于战争状态,因此死亡总数都达到10多万人,当时看到这个数字我着实是吓了一大跳。今天肯德基爆炸死二三十人,明天麦当劳附近爆炸死二三十人,根本就数不清。2006年德里一个市场又发生了大爆炸。
【印度内部常年都有战争】
中印之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不愉快的时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友好关系。
。一些印度专家也提醒中国人不要老是提1962,应当从历史中走出来。虽然这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这么说,但这的确客观反映了对1962年战争是谁更念念不忘的客观实情。
证明自己对中印关系极其无知的最好方法,就是大谈1962。
【中印这队邻居其实向来没有什么冲突,1962不过是个小事件,不必大谈特谈】
特殊的印度价格使印度工厂极难获得足够长期持续的利润,这使从事工业生产很难有积累性。一方面,因为“印度时间”导致的生产投资从开工到投产的周期过长,这使时间和市场风险的因素极大。另一方面,因为印度价格的存在使得工厂生产的产品价格极低,难以在投资回收期内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是为什么印度经济改革之后,对外贸易更加开放了,印度制造业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
【印度制造业不行的原因】
中国解决中印间边界战略安全格局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建立起全天候的后勤保障能力。这个挑战在今天依然是很大的。1962年与印度开战后无论胜利多么辉煌,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只能全面撤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如果不理解这些军事常识,就大喊大叫对印开战,显然是会误国误民的。如果俄罗斯敢像印度这次这么干,我都会坚决支持立即动手解决问题,但在中印边界却不能。1962年那次我们打完后撤回来了,如果这次真打起来印度人学乖了,一开始且战且退,无论你把他打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但却在边境埋伏一支精锐,单等解放军弹尽粮绝大雪又要封山必须撤军的时候和你缠上,不让我们撤回来怎么办?
【主要还是战略补给的问题】
中国人是靠拼命埋头苦干、追赶世界科技巨头而崛起。但当中国人以为快要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并沾沾自喜地看着身后被甩得越来越远的印度人时,却突然匪夷所思地发现:被中国追赶的世界科技巨头一个个地被印度人直接“接管”了——印度人成了这些国际科技巨头的CEO(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
。如果说,在制造业和工作效率上,中国已经甩出印度十万八千里,那么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则已经甩出中国人二十一万六千里。如果印度有机会超越中国,机会点就在管理能力上。之所以会如此,不仅因为此事本身重大,更因为中国人至今还意识不到会输在哪里。
【印度在很多外企当高管,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值得学习】
为什么每个高校的印度学生都学习MBA呢?他们只告诉我,所有印度学生都是这样。大多数人根本说不清原因是什么——已经完全习惯成自然了。
印度不仅专业的管理学院长期持续发展,而且将MBA课程普及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中去了。在印度所有高校毕业生中,学习MBA也成了一个默认的必选项。
印度的MBA却是所有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专业和管理都懂。道理非常简单,当一个学生既懂专业又懂MBA时,即使做一个普通研发者,也有巨大的优势,做管理者更是如此。
【印度人重视管理学,重视发展管理学院。MBA是高校的基本课程】
我与两个印度员工一起去见客户。他们去之前就列出24个要讨论的问题,用了一上午时间把这24个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完了。中午我们到客户办公楼旁边吃饭,下午又去见同一批客户,我以为是要谈别的事情,但让我惊讶不已的是他们把相同的24个问题又用一下午时间重新一个个全部仔细确认了一遍,看我方理解是否有误。等回公司后,他们把所有与客户确认过的理解全部整理成文,用邮件发送给客户,也抄送给了我和双方所有相关人员!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中兴公司要求,也不是我要求他们这样做,而完全是他们自己做事情的习惯。
【出于习惯,事前确定好问题,反复确认,形成邮件】
不可思议的印度时间。这个基本是印度的重大缺陷。
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这个有缺陷也有优点,看怎么发挥。
不可思议的印度管理。这个主要是优点。
【三个不可思议】
保持世界第一的时间有多长取决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的能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