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了有年把,迟迟读不下去,其实我还是读小说比较有劲。尤其本书开头以杜拉拉为例让我觉得很LOW,就更没有读下去的兴致。不过这个时候读书互促会的力量显现了出来,出于对100块的不舍,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也许是这种心态下读书的副作用,我对本书感觉很差,虽然大家都说这是一本好书,但我的看法是这本书基本是在忽悠,前5章内容的核心意思基本上就是在说作者的所谓拆书阅读法有多牛多牛,唯一的一点干货就是第四章里面讲了一个便签笔记法,用不同颜色的可粘贴小便签分别写出自己对书中知识点的描述、关于知识点的经验、如何应用知识点。然后就是第六章把书分成了四类,所谓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类,然后分别讲了讲这四类书的拆法。最后两章收尾在职场和组织。
看完书合上之后,我都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功利主义气息,从书页间溢出来。作者开始就在讲我的方法多牛多牛,然后讲怎么从书里面提炼出办法赚钱,然后就是什么职场、提升、环节、备课等等等等,虽然我不是小清新,但是这里面的铜臭味也太重了,几乎察觉不到作者在读书中获得了什么乐趣。读书按说是一件很丰满很愉悦的体验,而不是干巴巴的那么点所谓收获。是,成年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的性,但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至少也该产生点附带价值,我读书又不是为了写中心思想。好在作者没敢说看一本书就得看出唯一的实质,他至少还是鼓励讨论或者头脑风暴的。否则真是有种回到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尴尬了。然后还有很多备课的环节,感觉更像是一本培训师的教程。
我理解的阅读其实应该是一个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感受作者的思想,或者体验作者所营造的一段经历,从而丰富自己。这其实是对自己和作者都有一个要求,不是跟所有人的交流都能够顺畅,同样也不是所有书的阅读都能够快慰。阅读本书的过程就像听一个夸夸其谈的培训大师讲PPT,很场面话很图文并茂,但是很让人不耐烦。
其实从作者对书的归纳就可以看出本书的底色了,致用类,付诸实用才是根本,书只不过是工具而已。作者这种态度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让读书这种行为变得没什么厚度,我很失望。而且就其所谓致用实用的目标来看,整本书干货也并不多。总之,我把这些方法记住了,有机会用用试试吧,但我个人还是追求一点乐趣,读书也确实给过我很多乐趣。
最后希望作者的方法有用吧。
又及:听到互促会同仁的评价后扫了一眼书皮,发现本书的副标题就叫“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其实作者还是很诚恳的,这书本来就是培训大师的PPT演讲。我还是读书不认真啊!
再及:根据互促会同仁的建议吐槽一下方法本身,我觉得三色标签法听起来不错,但操作性很差,试想一般人读书又不是在自习室,很难还准备一个三色标签在边上随时准备贴,如果一定要这么干还不如用个三色圆珠笔写在书页空白处靠谱。另外现在很多都是读电子书,那么电子书又怎么做三色笔记?反正KINDLE上面是只能做单色笔记的,做出来的笔记也就是显示个图标在书页上,需要点开才能看到内容,并不直观。而且无论是手机版还是kindlepw打字都很麻烦,尤其是kindle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