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眼里,家是一屋青瓦、两扇朱门、三室厅堂、四面白墙的房子。长大后,才发现,家不再是一栋具体的建筑,而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姐姐在的地方。家,是亲人的聚集地,是情感的集中营,是温馨的避风港。
那是我才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集市,妈妈和姐姐到对面的服装店买衣服,我就在外面的大楼前玩耍,将大楼的石阶扶手当滑梯玩。可是不一会儿,当我玩腻了滑梯,突然忘记了妈妈去了哪里,我非常恐慌,心里失落落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妈妈不见了。我不记得当时我有没有哭喊,只知道我一口气就跑回了家,拉着奶奶找妈妈。虽然集市离我家并不远,也就一到两公里的路,但是对于年仅三岁多,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孩来说,能够从集市跑回家,是一件多么出人意料的事情。后来,妈妈发现我不见了,急着到处找我,害怕我走丢了,直到妈妈回家寻找,发现我拉着奶奶的手,就站在家门前的土坡上,远远望着慌乱中寻找孩子的妈妈。
那个时候的我,既不会说话,又什么都不懂,在发现妈妈不见了的情况之下,一口气跑回了家,以为回到家就能找到妈妈,家里一定有妈妈。而我眼中的那个家,就是红砖绿瓦、白烟熏熏的房子。
高中时期的我,比较叛逆,不喜欢家人的教诲与絮叨,好几次都差点和家人吵起来。终于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因为我贪玩荒废了学业,我与母亲吵了起来,我受不了母亲的唠叨,一气之下跑回了学校,连生活费也没有要。当我回到学校看着空无一人的宿舍,我才冷静了下来,室友们还在家里享受着可口的饭菜、亲人的关怀,而我却连家门都不敢回。我心中撕裂地疼痛,又感到一阵地空虚,我茫然地在学校里闲逛,天空渐渐阴霾了起来,我开始感到后悔,担心妈妈生了气,想象着妈妈被我气得落泪的场景,我开始不安起来,这些年来,妈妈对我、对这个家已经付出了很多,我不应该跟妈妈顶嘴,更不应该惹妈妈生气,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又一口气跑回了家。这时天空下起了雨,在村子的拐角处,我淋雨走着,抬头望见:迎面赶来的妈妈,正一手举着雨伞,一手握着另一把的伞把,焦急地等待着什么。看到我走近,妈妈连忙把伞递给了我,不断拍打着我身上的雨水,然后领着我回家去,在路上,我忍住眼角的泪水,雨水打湿了我的脸庞,凉凉的,有点咸。
青春期叛逆的我,总是嫌父母的爱太深太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于是总想要离家出走,以为外面的世界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真当要实施的时候,却又不知能离家何处、出走哪里。
长大后,我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与家人的见面少了,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只能一个人生闷气,给父母打电话,说着自己在外面过得有多好,可是挂了电话,望着漆黑狭小的房间,心中又兀自伤感了起来。
随着年岁增大,家里人要给我买房子,父母辛苦半生存下来的血汗钱,可以在小县城里买一套房,可是我不想在小县城买,我想买在大城市,大城市的房价极高,父母的钱连首付都付不起,我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父母要在小县城给我买房时,我推拖了,当父母询问我买房的意见时,我还是推拖,就这样,买房的事一拖再拖,房价却一升再升。于是终于等到不能再等,拖到不能再拖时,我们全家去看房问价,可是地段好又便宜的房子真的很难找,我有过试图劝阻父母,说我们不买房了,可是看到父母顶着日晒受着雨淋往返于各大售楼处,看到他们和置业顾问谈得嘴唇都干裂,看到他们在建起的毛坯楼里爬上爬下时,我真的开不了口。
我时常在想家是什么?是童年时承载家人欢声笑语的泥巴土屋,是中学时等候儿女放学归来的二层小楼,是长大后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空荡公寓?不,这些都不是。什么是家?小时候拼命逃离的,长大后努力寻回的,便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