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到现在才开始读这本财富自由之路,读的时候发现,单纯的读,效果并不好,一是理解记忆能力有限,二是,如果加以归纳和总结,似乎对理解、记忆和应用帮助更大;以下为第二次读书时的摘录、思考与感悟。
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作者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朋友的故事:朋友出国打工当船员,回来讲述一路上遇到很多好人,而另一个朋友也是同样的线路,讲述的却是一路遇到坏人的经历。由此提出“自证预言”的概念。
自证预言在书中并没有详细阐述。以下是百科的对“自证预言”的定义和描述: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症状,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例如若你自认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这个概念放在管理学上就有这样的演绎:有人对你说你跟这个下属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的专挑对方缺点来看:他眼细鼻扁头皮多,声大没准废话一箩筐,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实现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属是能干的,你自然会多给他机会去发挥,他犯错了你会包容,结果他亦不负你所望,成为一个出色能干的人。
作者写到不相信“人之初”有善恶之分,即非善非恶,“善”与“恶”都是习得的。每一次对善月的选择,既塑造了自己,又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它的善与恶,其实是每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
若你能善待自己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可以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大抵也会认真对待你。
另外:“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所谓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于对未来的清楚思考。
------------------------------------------------------------
18.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作者提到了三本重要的书:
钱钟书的《围城》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
作者单独提了一句:好书这东西,能读原版一定要读原版,而不要读译本——被坑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坑的,更不知道会被坑成什么样子,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超越感觉》里面提到,人的出发点会影响思考与判断,然后引用了另一本书里面的的内容,说人大抵经过几个阶段:
我不ok,你不ok;
我不ok,你ok;
我ok,你不ok
我ok,你ok
在年纪小的时候,在被大人们占领和主导的世界,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是:我不ok,你也不ok
而面对老师和家长,常常是我不ok,你们ok。
早期的状态常常会影响大多数人以后的状态,早期的被压抑,最终可能形成日后的“报复性反应“。于是大多数人稍不注意,就终身在第二个状态和第三个状态之间穿梭:
我不ok,你ok
我ok,你不ok
大多数人无法进入最后一个状态
我ok,你也ok
根源就是处于第二第三种状态的人,着实看不得别人的好,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别人的优点和好处,只不过被我们的有色眼镜掩盖了而已。因为要比出胜负,分出好坏,所以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人,总是不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不好上,这样才能让自己舒服。
所谓双重标准就是这样形成的: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和不好
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好或者更好。
如何进入第四阶段?你在某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认可,才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知道这个阶段的惊人之好:你竟然可以在那些你原本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如果你处于第二、第三阶段,告诉自己:应该把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成长上。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