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老家人采摘菱角的图片,让我恍然间回忆起儿时采摘菱角的乐趣。
那时老家村南边有一条小河,水面不大不小,呈规则的长方形,堤岸平平,绿水盈盈,岸边都是菜地,种满了新鲜蔬果。每到初秋,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葱郁的野菱,星星点点,菱叶中点缀着莹莹的小白花,被风吹过,碧波里送来花的清香,真犹如白居易诗中所形容的“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
菱角是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生菱角外观是淡绿色的,煮熟了变成深褐色,有两个角的、四个角的,都很是扎人。菱角嫩时,颜色偏浅绿,老了颜色更深,生吃的时候将嫩菱角两手各抓住角,用力掰开,就剥出了白胖胖的菱角肉,一口咬下去,脆甜脆甜的,在农村缺吃少食的年代里,这不亚于一种高级的零嘴。
菱角好吃,可采菱角却一点都不浪漫。采菱的季节里,河面上满满的菱角藤。那时,年少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各自从家里拖着洗澡用的大木盘到河边,寻一处河岸稍低处,合力慢慢的将木盘推下水,再小心翼翼地沿着木盘边沿下去,在进入木盘的一刹那,没掌握好平衡,几乎要倾斜地栽进水中。最终,稳住中心,缓缓坐下,双脚分开。木盘在水面上晃晃悠悠,心有点慌吁吁,但又充满了新奇与快乐。我用双手往两边划水,顾及到平衡,几乎就是猫在木盘里匍匐前行。
靠近河边的菱角都被人采摘的所剩不多,我们几个小伙伴不约而同的划拉着木盘往小河深处划去,河中心大片大片的菱角藤,缠绕的盘根错节,让人一时不知从哪里下手,只得划到哪里摘到哪里。遇到菱角藤多的地方,我眼疾手快左手捞出菱角藤,右手采。嫩菱角在上层,鲜红或碧绿,肚脐胀鼓鼓,四周有绒毛样的细丝丝;老菱角在下层,深红或暗绿。菱角藤也是种很美味的菜蔬,遇到粗壮的菱角藤,我寻末梢嫩些的掐下,细的复又放进水里。
从早上忙活到晌午,太阳渐渐炙热起来。菱角盖满脚丫,木盘里再也盛不下时,我一只手连划几下,木盘就掉过头来,慢慢地靠岸。上岸后,我才发觉双手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变得发胀发皱;双臂也被太阳晒得通红发烫;双腿因一直蜷缩在木盘里,也变得麻木僵硬,行走都有些不听使唤。回头望着被我们大扫荡后的河面,只见菱角藤变得杂乱无章,有的翻过来,有的搁在一起。然而,只要过一夜,他们就会自动站好队,摆平摆正自己的位置,河面上又是一贴四平,可以再结菱角。
虽然采菱角很是辛苦,但是看着满满一大木盘的收获,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菱角,嫩的可直接生吃;老的就加盐放锅里煮,煮熟的菱角吃起又甜又面,口感有点像板栗。新鲜的菱角藤去掉叶子细毛,在青石板上慢慢搓洗,再漂洗干净即可做菜。菱角藤自有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加肉煸炒反失其味,最适合的做法就是辅以辣椒蒜子爆炒,能吃出水和植物交融的味道。吃不完的新鲜菱角藤,还可以晒成菱角藤干,每年过年去叔叔家吃饭,总能吃到小炒菱角藤干,这成了老家独有的一种味道。
处暑了,秋风凉,又是菱角上市时。在菜场水果摊处,我总能看到摆在旁边煮熟的菱角,它不似家乡的野菱角娇俏玲珑,而是硕大显得有些粗笨。兴之所致,买一点尝尝,却没有儿时家乡野菱角清甜、粉面、脆嫩的味道。想起年少采菱角的我,不禁感叹岁月变迁,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