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对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进行解析,告诫公众要警惕泛娱乐化的媒介。
在书中,作者提出印刷术作为媒介时,文字需要人们进行抽象思考,阅读需要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超常的冷静和客观,这有助与我们对于内容的思考,激发思想。而当电报、图像、电视等媒介出现时,就出现了信息过剩的问题。它们的表现形式只适合转瞬即逝的消息,对于这些媒介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例如,当你看到苹果两个字时,脑子里会出现苹果的形状、颜色,你会想到它的味道,或许还会想到它在树上。而当你看到苹果的图像时,你只会想,哦这是苹果。
图像无法再现无形的内在的和抽象的一切,无法表现“人”,只能表现“一个人”;不能表现“树”,只能表现“一棵树”。照片没有语境,它永远只是在“呈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思考,电报以后的媒介,对于人们来说只要得到信息、看到信息,不需要理解它们。
而在此基础上,电视将电报和图像的特点相结合,将各类事物娱乐化。例如,新闻的娱乐化、宗教的娱乐化、政治的娱乐化、教育的娱乐化等等。而在如今短视频盛行的年代,这些娱乐化更为严重。如今我们常常在闲暇之时打开短视频,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三分钟读懂一本书,不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只需要别人把知识灌注到我们的脑子里。我们好像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知道天下事,能知道所有想知道的知识,满足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但是实际上,这种视听媒介的使命就是取悦观众,它们只会筛选出最简单直接的内容,人们只需要感受与满足,在快捷浅薄的满足中,放弃思考的能力。而一旦一个人的方式习惯了短平快,习惯了标签代替思考,在今后进行复杂的思考,例如阅读时,就会感到无比困难,甚至连专注都是一个问题。
波兹曼实际上批判的不是娱乐,而是将一切严肃的话题都进行娱乐化。娱乐本身没有错,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游乐场来偶尔解压,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住在游乐场之中。娱乐至死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物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可怕的不是在短视频中看远方的生活,而是把高雅的东西塞进三分钟的长度里。过度的娱乐化会让我们丧失思考的能力,吞噬我们的思想。而在如今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我们不能在宣泄情绪的狂欢中放弃理性和思考,而是要在观看短视频的时候,分清娱乐与严肃的界限,不能让娱乐吞噬我们的思想,不能在娱乐的过程中丧失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