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文聪导师的直播间连线真的是精彩不断,堪比一堂生动的成长课程。今天的直播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家长的各种担心,对孩子不上学的担心,对孩子玩手机的担心,包括幼儿园小朋友吸手指的担心等等,这些担心给到孩子究竟是助力还是卸力?
文聪导师讲到:我们担心的不是问题,而是问题的永久化,我们担心问题永远存在,永远得不到解决;事情本事不是灾难性的,是我们灾难性的想象让我们焦虑。
就像孩子想休息一天或者是已经休学在家了,家长担心的他会一直休学在家,会一直不回学校,担心的是因为不上学长大后没有工作,因为没有工作会吃不上饭,会找不到对象会接不了婚~~~等等,是不是这些把问题永久化,这些灾难性的想象让我们焦虑?让我们觉得不做点什么感觉这种灾难性的结果就会马上到来?于是我们在家各种催各种劝各种道理给孩子讲,最后把孩子搞得雪上加霜。本来孩子可能只是想在家修整几天,就因为你的错误行为让孩子彻底放弃,最后躺平在家。最终把急性问题转化成了慢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有个权威性的老师明确告诉你:“你不用担心,你的孩子就是在家休息两个周,两个周后他肯定能好好去上学”,那你还担心吗?你是不是自己该干嘛干嘛去了?就像咱们生病去看医生,是不是都要先问一下医生,咱们这个病能不能治好?如果医生说能,咱们就吃了颗定心丸,只要能好,慢慢配合医生的治疗就行了呗,如果医生给不了答案,咱们会不会被自己的想象吓死?
同时这种问题永久性灾难性的想法不仅会让你更加焦虑,还会让你迷失自己,会让你情绪失控,会让你看不见孩子这个人,从而深深的陷进了事里面。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当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想休息不想去上学了的时候,咱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先不要把自己吓死,一定不要绝望,把这个事就看做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暂时的一个问题,先关注的永远是孩子这个人。只有当孩子被理解被看见了,他才有力量整装待发。
有位连线的妈妈,想要解决孩子看手机的问题,开学后,孩子中午放学看手机,晚上放学看手机,妈妈满脑子都是孩子看手机,一想到这个画面妈妈就很焦虑。文聪导师一针见血的提出来:除去手机,妈妈在孩子身上还看到了什么?
妈妈:孩子对学习没有动力,没有兴趣。
文聪导师:没有手机孩子会干啥?
没有手机孩子可以干的是有很多,可以看小说,可以看电视,可以抠手指头,可以发呆,孩子可以干的事有很多,咱们家长想的没有了手机孩子就可以学习了,那也只是想想而已。
所以说不是因为手机孩子学习才没有了动力,而是因为没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去玩手机。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手机的问题而是学习动力的问题。手机只是干扰,而不是原罪,我们都错误的把一切罪过归结为手机,手机成了替罪羊。
所以说作为家长,不要自己吓自己,要做定海神针,先稳住自己,才能拨开云雾认识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劲儿使对了方向才有用,不然方向不对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