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不错还请点赞支持。
一提到夏侯惇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独眼,与《三国演义》拔矢啖睛不同的是,历史上只记载夏侯惇在与吕布的战斗中伤了眼睛。他虽然是曹魏元老级人物,但相较于五子良将,论战绩他时常战败,当初支援刘备败了,讨伐董卓也失败过,博望坡追击刘备也失败了。论原因也许是能力不足,缺乏经验。
但我认为夏侯惇更擅长处理后方事情 而且身先士卒,大旱灾年,夏侯惇率领将士修筑水利工程,亲身背筐以身作则鼓励百姓种地,百姓也获利,有了点生活保障。记载“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曹操甚至允许夏侯惇处理政务,这其中排除多年交情,如果夏侯惇没有足够的后勤能力,曹操也不会把政务交给一个大老粗。甚至夏侯惇可以出入曹操的房间“特见亲众,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当然升官是停不下来的。打吕布伤了眼睛,升官。身先士卒修筑水利,升官。
在曹操去世几个月后夏侯惇便心有灵犀一般去世了,此时他已经官至大将军,往后便没有消息了,直到去世。
他生性清廉从不置办私人财务 ,只靠公家的帮助,有多余的钱都会分给大家救济困难 ,如同张郃一样他也敬重文人,给自己请老师教学。而且他本人也十分尊师重道,小时候把侮辱老师的人给杀了《三国志》记载“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虽然这种方式现在咱们不提倡,但是从这能看出夏侯惇从小尊重老师,还有那股刚烈劲。(更多应该是冲动)
他与曹操之间情感不仅仅在表亲,多年以来的南征北战,同甘共苦甚至赔了一只眼睛,从陈留起兵到讨伐董卓再到徐州之战,甚至赤壁和襄樊,不管成与败,对曹操来说这个人一直陪伴他走过来大半辈子,见证了他一步一步成为魏王。功劳和苦劳曹操是看在眼里的。也许在曹丕时期当夏侯惇弥留之际,他眼前也许浮现过昔日和曹操起兵讨贼,同吃同住的情形,毕竟这是二人兄弟情的见证也是宝贵回忆啊。
以下是《三国志·夏侯惇传》原文及图片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魏略曰:楙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构也。】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惇之孙也,嗣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