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诞生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知识IP。他们坐享众多粉丝的推崇和拥戴。可以说,很多消费者选择知识付费是冲着作者的影响力去的,是冲着作者的人格魅力去的。
你也许会说这样的消费者购买的动机不纯。可是这样有什么不好吗?没什么不好,我们选择其他商品时,不也希望一件商品可以满足我们多重的需求吗?比如我们买块手表,既要求它计时准确,又希望它美观,还会在乎它的重量。我们买件衣服,既要求它合体,又希望它fashion,更在乎亲朋好友们的评价。话说回来,我们选择知识付费,在学习到知识同时,如果可以多了个偶像满足情感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呢?
偶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同于榜样。粉丝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得模仿他们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们的这些行为习惯是良好的,则会带来正的外部性,给他人带来种种好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说真正的教育是榜样,而非信息的传送。如果信息传送就是教育,那么这个世界就不需要学校这种事物。有学识的人都来写书,求知的人都去读书就好。事实是这样吗?不否认读书确实可以学到知识,只是这样还不够。
有了学校就有了同学,有了同学就有了比较,就有了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差等生之所以是差等生,往往是用功不够,而非天生就比优等生笨多少。常见的现象是,当某些差等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以优等生为榜样,坚信自己也能成为优等生,从而奋起直追变成优等生。成绩提高的背后固然有着方法策略的问题,但更应该强调的是奋起直追的信心。应该说这种信心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成绩好这一事情有人可以做到,是切实存在的;一是别人可以做到的事,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自己也可以做到。
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放弃了读书,仿佛读书只是属于一个阶段,未踏入社会工作前的阶段。如此这般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主动提取知识。往往当工作、生活出现问题,明确指向知识不足才恍然大悟,明白读书是一辈子要进行的事。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琐事充斥着我们每天的日常。应该说每天用来读书学习的时间很有限。但知识需求又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此这般,必然决定着知识IP的诞生及发展。这些知识精英们注定要发挥榜样力量,带领大众去读书,去学习,把知识及经验传播出去,以造福他人和社会。
没有知识变现,有的只有影响力变现。知识付费在表面看来买的是知识,但更深层次看,消费者买的是一颗上进的心,买的是一个更健康的学习习惯,买的是一个输不起的人生。